浙江日报杭州8月16日讯 今天,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最后一次征求志愿,长达40多天的录取工作即将落下帷幕。首次实施的平行志愿政策使今年的招生出现了很多的新气象。从文理科4批的录取情况可以看出,平行志愿不仅大大避免了生源“撞车”、“大小年”现象,高分落榜的考生也为历年来最少,从而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也优化了院校的生源质量。
在“平行志愿”的规则下,考生原来的“第一志愿”从1个变为3个或5个,填报志愿的难度和风险大大降低,减少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带来的遗憾。从录取情况可以看出,考生基本上能按其分数各就各位。据省教育考试院统计,今年第一批一次投档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99%以上,是浙江历年高校招生录取投档率最高的一次,“高分落榜”人数是近几年来最少的。以文科第一批为例,今年征求志愿前上线未录取考生中,超一本线40分以上仅两人,超一本线30分以上仅36人,而2006年第一批补报志愿前上线未录取考生中,分别有21人、99人。
而对招生院校来说,“平行志愿”改变了高校招生中存在的“大小年”现象,生源更加稳定,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各批次名牌高校生源集中、投档线有所提高。像浙江大学,今年理科录取的最低分考生的名次比去年上升了近1000名,文科也上升了300多名。一般院校也能各得其所,院校的满足率大幅提高,“断档”、“撞车”情况基本消除。像属于“211”工程的东北大学,去年理科计划招收75名,第一批分数线上填报该校的考生仅有55名。而今年该校计划招收85名,595分以上填报该校的考生就有102人。但也有专家提出,虽然第一年实行平行志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这一新政应予以更多的研究,使其更趋完善。
实行“平行志愿”,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减少,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化解了填报志愿的风险。尽管今年我省规定省内高校在1∶1.05、省外在1∶1.1之内的比例投档,但在各批次的招生录取中,都有一些“踏线”投档的考生遭遇“退档风险”。另外,也有一些考生因专业不服从被退档。对考生个人来说,可以通过降低填报要求回避“退档风险”,但对整个考生群体来说,只要高校调档时不是按1∶1投档,总有少数考生要面临“退档风险”,这是平行志愿政策所不能回避的。
有关专家提出,可以进一步降低投档比例,以减少退档风险。今年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都按1∶1投档,并且在录取过程中,对专业不服从的考生一一打电话征求意愿,最后浙大没有一个退档,浙工大也只有极少数专业不服从的考生退档。但也有人提出,这样高校在招生中的自主性就更少了。
“平行志愿”增加了考生所填志愿的“命中率”,但在录取中也发现,一些考生由于院校间没有梯度,结果在“平行志愿”投档时全部“脱出”,只能在征求志愿时寻求机会,有的甚至“掉”到下一批。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说,在选择“平行志愿”院校时,一定要有梯度,最好有一个“保底”的院校志愿,以提高在该批次录取的保险系数。
虽然“平行志愿”的政策今后还有待在普通高校招生中不断完善,但以保护考生利益为出发点的“平行志愿”已受到考生和家长的肯定。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说,在今年文理科实施“平行志愿”改革的探索成功后,明年尝试将“平行志愿”推广到文理科之外的艺术、体育类等的招生中,让更多考生享受到“平行志愿”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