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7日讯
几个月前,打捞“南海一号”的消息传出后,杭州藏品市场上突然多了一批表面被咸水锈蚀得不成样子的瓷器,为了使买家相信这些瓷器是从“南海一号”所在水域打捞上来的,有些商家还煞有其事地展出打捞现场的照片。不少收藏者因此上当。
最近玉石行情大涨,投资者纷纷把宝押在赌石(购买一块未知质地的玉石,剖开后才能得知真正价值)上,结果却是十赌九输。业内人士说,这同样很可能是上了别人的当。
|
翡翠原石在璀璨的表面下,很可能是一整块普通的岩石,这是赌石的最大风险所在,无论你用X光机,或是任何科学仪器,都无法预知其中的质地。但就是其中蕴藏的一丁点机会,吸引着一些人为它付出天价,赌它是一整块高品质翡翠。
|
一个离奇的合伙赌石骗局
三个月前,杭州某投资公司负责人陆先生和一位云南籍翡翠商人共同出资60万元,从中缅边境买回了一块约20公斤重的翡翠原石,双方约定按照投资比例(五五开)共享赌石收益,风险亦共同承担。
所有程序均按照双方事先约定进行,当一个月后石头被剖开,众人傻了眼,最多只有10万元的价值。根据合资双方的约定,各自需承担25万元的亏损。
表面上,这只是一起赌石亏钱案例,直到两周前一位知情人士揭开了事情真相:翡翠商和原石卖主是一伙的,这块翡翠原石的原价远不到60万。翡翠商出面和陆先生一起出资,等60万货款付到卖主的账号上后,翡翠商不仅拿回自己的30万货款,还能从中分得一半利润。
据陆先生回忆,这块原石是合伙人(云南籍翡翠商人)介绍的,合伙人愿意出一半的钱,风险降低一半,他就放下了心。因为对方熟悉当地市场,也不会拿自己的钱开玩笑,何况货款全都经他公司账号上汇出,石头买进后也由他保管。
几乎同时,浙江发生了一起合伙投资鸡血石案例,某建筑公司老板和杭州一家玉石公司约定合作开发鸡血石市场,光购买石料就花掉将近千万,但经专家评估却只值300多万。目前,此案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
古玩卖家提供发掘现场照片
近年来,在书画、古玩、玉石、瓷器等大宗收藏品领域,相继出现了一些全新的骗术,前文所提到的合伙赌石圈套只是其中一种。
去年年底,杭州古玩圈内小有名气的老胡在一次周末藏品会上见到一枚龙形佩(一种古玩,市价约4万元),卖主称这件东西是刚从某地发现、帮朋友代卖的,还提供了货主的电话。老胡多留了个心眼,要求对方提供发掘现场的照片。不到两分钟,一张带有地理标志的照片通过手机彩信传了过来,现场还有不少其他古玩。
老胡于是信以为真。事后证明,这枚龙形佩只是件赝品,实际价格只有一千元,卖主早已不知所踪。
一个月前,在杭州某事业单位工作的赵先生收到了抵债物资——一块和田籽玉原石,债主称这块原石估价约为150万,并提供了相关的估价报告,用作抵销其欠赵先生的100万元债务。赵先生打开
玉石发现,实际价值不到20万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收藏行家说,“这两年,不少新手进了收藏品市场,新的骗术跟着多起来。去年初到现在,我至少听到不下30人说起过上当受骗的经历,被骗者的文化修养都不低,有教师、医生、公务员和企业高管。”
新骗术抓住了你的这些心理
前天,公安部公布了一组数据:近来短信诈骗、非法集资、传销等经济诈骗案高发。今年上半年各类诈骗犯罪案例上升4.4%,造成财产损失47.5亿元。
“一年多以来,人民币升值带来热钱不断涌进各类投资领域,不少手里有闲钱的投资者都按捺不住,抱着理财致富的梦想进入收藏圈。骗子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杭州一位研究者说。
一位杭州法律界人士说:“买卖普通古董不违法,倒卖文物则触犯刑法。很多收藏投资者搞不清二者的区别,买卖中被人骗也不敢维权,这种心理也经常被骗子利用。”
浙江省宝玉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宋波说,“有些人爱追捧所谓的‘收藏原始股’,一会儿时兴南海一号,一会儿时兴赌石。和以往不同,如今中招的往往是文化人。”
宋波说,收藏领域吃的是眼力饭,特别是像赌石、书画、古玩、瓷器等领域。“光掌握行情远远不够,需要多年实战经验,根本不像外行所传说的那样,玩收藏能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