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美大”后,海宁市的“白领氏”、“斜桥”、“宏达”三商标日前又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浙江在线8月18日消息(通讯员 姜尧祖 记者 余爱华)位于浙北的海宁市区域特色经济明显,在区域内大企业品牌的带动下,皮革、经编等产业集聚在国内外已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并成功打造“中国皮革之都”和“中国经编名城”等一个个响当当、金灿灿的区域品牌。
今天,海宁企业的区域品牌的带动下,企业创牌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上午,海宁“白领氏”、“斜桥”和“宏达”三家企业的负责人激动地领到了“中国驰名商标”的牌匾,并分别获得100万元的奖励。继今年4月“美大”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实现海宁此方面零的突破至今,现在已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
记者从该市工商局了解到,海宁初步构建起了一个以国家级品牌为龙头,省、市、县级品牌为梯队的品牌体系已初步形成。现在,海宁已拥有注册商标3403件,浙江省著名商标21件,嘉兴市著名商标68件;还拥有浙江省皮革商标品牌基地1个,嘉兴市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3个。
回溯到2001年底,全市尚无国家级商标,注册商标也仅只有1528件,省级著名商标8件,嘉兴市级著名商标21件。
数据差异的背后,海宁只通过了5年时间。此间,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政府的带动引导,以及企业品牌意识的强化,海宁企业强牌、护牌的自觉性越来越高。
皮革、家纺、经编作为海宁的支柱产业,原先存在着大量的贴牌生产情况。因此,海宁工商局把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商标注册工作列为重点,对本市的皮革、家纺、经编、太阳能等行业,进行抢救性商标注册。引导企业不仅在国内注册商标,还要到境外去注册,拓宽注册领域。以商标品牌为载体,实行跨国经营战略,利用品牌抢占国际同类产品市场,同时保护好民族知识产权,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为彻底扭转“贴牌热”的局面,海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品牌战略实施意见和鼓励扶持政策,明确提出通过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竟争优势的品牌,提升海宁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竟争力。
早在三年前,海宁市政府就制订并发布了推进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意见,鲜明地提出,要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品牌。当年上半年,“美大”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政府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给予了100万元的重奖。政府的有力引导,极大地调动本市企业争创品牌的激情。与此同时,海宁通过加强宣传培训,牢固筑起创品牌的基石;通过政府引导,充分调动企业创牌激情;通过工商助推,品牌建设带动支柱产业;积极构建商标权保护网。
知名品牌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一些创牌企业在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大多形成了较强的实力,并成为行业龙头骨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龙头。
国内经编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宏达经编董事长沈国甫说:“凭借多年的品牌战略,‘宏达’今天终于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这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体现了市场对我们的充分肯定。”
中国驰名商标作为最具有价值的商标品牌,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保护,在国际上同样得到《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和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保护,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竟争的一张通行证。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大市”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中介组织、企业和媒体等的共同努力。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海宁企业无论是单体品牌还是区域品牌,其优势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品牌的增加与效应的体现还不相适应,品牌运作机制也不健全。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品牌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创建品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者对创牌的目的性不明确,只重视创牌的结果,不深挖和延续品牌的价值,从而导致创牌成功后往往将其束之高阁,品牌的内在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为此,海宁要继续把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作为今后一个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制订创牌工程中长期规划,分梯度进行培育,鼓励企业争创各类知名品牌,力争经过五年时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全市注册商标总量争取达到4500件,嘉兴市著名商标150件,省著名商标40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建起嘉兴市品牌基地3个,省级品牌基地1个,努力打造品牌大市,形成商标品牌主导经济增长的品牌经济模式。
循着科学发展的思路,伴着和谐优美的乐章,海宁品牌经济正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进入从“海宁制造”到“海宁创造”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