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9日讯
“那些‘七夕’打折的商家哪知道现代牛郎织女的心思?”在农历七月初七前夕,马丽不屑一顾地看着商场琳琅满目的打折信息。此刻,她的“牛郎”正在遥远的加拿大求学,“七夕”对于他们来说,没有鲜花、没有烛光晚餐,有的只是摄像头那端不可触摸的思念。
传说中,王母娘娘用金钗划出了一道银河,从此牛郎织女天各一方,唯有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人间的喜鹊为他们搭起一座鹊桥,让有情人在这一天里倾诉一年的思念。
马丽说:“我们的‘鹊桥’就是那枚摄像头。”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但是不少现代的牛郎织女却无法在这一天相会,虽然如今的“鹊桥”有很多种。
-鹊桥是一根电话线
牛郎:外来务工人员
织女:村里头的小芳
项目经理徐志华大手一挥,“你想了解现代牛郎织女啊?我们这里都是!”顺着他的手势,记者远远望去:在机声隆隆的施工现场,那些戴着耀眼的安全帽的民工正在烈日下劳作。显然,这些牛郎的“七夕”铁定无法与他们的织女一起度过。
“你不说,我们谁都不会想起的。”来自贵州的民工小盛说,“想起来了就去打个电话喽。”他的织女在老家带孩子,照顾老小,还要忙农活,“可漂亮了,就像歌里的小芳,辫子粗又长”。小盛只有春节能回家,身上揣着一张火车票,站都要站回贵州。
民工进城,创造了大量的新牛郎织女,他们没有城里人那么浪漫,小盛说,“电话里要叮嘱她:照顾好家里人,也不要委屈自己,今年带回来的钱会更多些。”
-鹊桥是一枚摄像头
牛郎:出国人员
织女:留守女士
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国潮,暂时或者永久地拆散了一对对牛郎织女。
MSN等聊天工具的普及,迅速替代了昂贵的国际长途成为现代牛郎织女倾诉衷肠的首选。
廖玲是个能干的角儿,在跨国公司因为业绩出色被常年派驻海外,月薪比国内的年薪还高,任凭家里人怎么拖都拖不回来。她怂恿先生一起出去,可是男人很犹豫:在国内,他好歹是个艺术家,去国外一切得从头开始,而且万一混得比老婆差怎么办?
于是,这一对牛郎织女天天守着摄像头“对话”,每晚都是“老三篇”:煤气有没有关?门有没有锁好?闹钟有没有上?——有点乏味,却也透露着彼此的惦念。
-鹊桥是一张火车票
牛郎:在杭州工作
织女:在上海落户
赵先生和李小姐有点儿“作”,他们本可以在同一座城市,不用承受相思之苦。但是两个人发现:做个现代牛郎织女也挺好,因为,他俩“不在一起就想,在一起就闹”。
赵先生说:“想的时候,就会上完夜班,坐凌晨两点半的那趟火车去上海看她。到了上海,两人又吵一架,转身就奔火车站,回去了。可是,经常是火车还没到嘉兴就后悔了……有一次,干脆在嘉兴站提前下车,买了几个肉粽,继续等待从杭州开往上海的车。”
现代白领,经济独立,或许空间和距离能生出些许思念,赵先生怀疑:“我们是不是更适合做周末夫妻?”
-鹊桥是一个休息天
牛郎:上夜班的编辑
织女:朝九晚五的教师
这类牛郎在我们的报社里就比比皆是。媳妇上班去了,他还在呼呼大睡;待他上完夜班很新鲜地回来时,媳妇已经睡得很香,“我总不能举个小喇叭——嘀嘀嗒嘀嗒——用冲锋号把她叫醒吧。”曾经,我们有个编辑很无奈地说。
特殊职业者和他的正常作息时间的家人,那也是现代牛郎织女的一个案例,对于他们来说,鹊桥就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休息天。
虽然这些现代牛郎织女无法在今天团圆,但我们同样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