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与两年的基本话费,这是浙江大学为2007年秋季新入学的家庭困难学生准备的特殊礼物。(8月20日《新京报》)
来自贫困家庭,祖祖辈辈都没玩过手机的特困生,或许会因新奇而短暂地兴奋。据报道,安徽籍贫困学生小张领取了学校和联通联合赠送的一部手机以及两年的基本话费,开心地说:“我是家里第一个有手机的人,等一下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可是,在基本的生存问题亟待解决之时,这份拥有手机的兴奋究竟能持续多久,还在未知之列。
诚然,当今社会,手机已经是相当普及的通信工具。一机在手,联通天下,方便快捷。只要有条件,拥有它不是坏事。但是,特困生何止需要手机!电脑也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否每个特困生发一部电脑?乘车是大家出行的需要,是否每个特困生发一辆小车?锻炼身体是每个现代人的需要,是否每个特困生发一台跑步机?
浙江大学学工部主任费英勤以为:学校的许多重要信息都是通过短信平台发送到学生手机里的,所以困难生也需要有手机。这个借口怕不能成立。学校的重要信息的发送渠道多的是,黑板、墙报、广播等等都能发布,而且方便简单,不费钱,何必单仰仗收费的短信平台发送?
救助特困生,关键是看他们最需要什么。200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出台了《中国优秀特困生调查报告》。报告称,九成以上的特困生希望得到直接经济帮助。云南大学学生、杀人魔王马加爵,被捕后的一句话总令我们流泪。他眼瞅着刚换上的囚衣,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在特困生的基本的温饱还没有解决之前,怎么忍心看着他们饿着肚子玩手机!想象一下,一个衣着褴褛者神态自若地从裤兜里掏出手机打电话,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我国很多城市,在实施低保制度时规定:凡拥有手机的个人及家庭,一律不得享受低保待遇。这个规定是否人性化,暂且不予理会。这里要说的是,政府对能创造价值的低保户尚且有使用手机方面的限制,作为纯粹消费者的特困生,居然发一部手机给他,鼓励这一项近乎奢侈的消费,殊不可解。
解决基本的温饱,维持起码的生存,为特困生最需要,而不是手机。因此,当务之急,在切实解决特困生的后顾之忧,而不必弄发手机的噱头。
当然,浙江大学可能已经妥善地处理好了特困生的基本生存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莫说是给特困生发手机,即使每个特困生发一辆奔驰,我们也无由置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