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1日讯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这一天又被称作“中国情人节”。据记者了解,昨天,在长三角各地,以“恋爱”、“婚姻”等为主题的活动丰富多彩,仅在上海就至少有4场大型相亲聚会。
年轻朋友来相亲
今年七夕,适逢杭州婚庆博览会举行,有3000多人参加七夕当天的“相亲嘉年华”。而在南京,去年七夕大型相亲会吸引1万多人到场,今年只多不少。
浙江红娘网负责人罗仙林介绍说,该网举办的多次大型相亲会中,七夕活动是参与人数最多的,甚至超过了2月14日的“西洋情人节”。去年“双七夕”,他们举办的相亲活动吸引了6000多人参加。
七夕节表达爱意的方法也越来越大胆。在杭州,情侣通过400多块智能公交站牌的滚动字幕,向爱人传情示爱。而在网上的虚拟世界,七夕活动也是别出心裁。许多著名的网络游戏都在七夕当天进行各式各样的活动。只要玩家在游戏中“大声喊出”自己的爱情宣言,就可以得到特别的游戏道具。还有玩家在七夕当天举办盛大的“网上婚礼”。
“乞巧”习俗趋弱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七夕的不少习俗已经逐渐弱化或消失。“现在的七夕越来越没有传统的感觉了。我宁可选择和男友一起完成一件手工艺品,比如织绣,就像古代女孩那样。”在媒体工作的许小姐这样说。
按照我国传统,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织女个个心灵手巧,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关于乞巧,各地有着不同的有趣风俗。
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妇女在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种物状,用油煎炸后称为“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则会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经结网便称为得巧。
在嘉兴,每年七夕,人们都会赶来参加七夕香桥会,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搭成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并在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在祭祀牛郎织女后,便将香桥焚化,象征着二人已经走过香桥,欢喜相会。
应加入现代元素
七夕的历史比西方情人节早了300年,其间为了适应历史的变革,其内涵和象征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再一成不变地沿用古老七夕习俗并不现实,也不可行。
上海大学民俗学专家耿敬教授认为,七夕必须加入现代元素,要塑造一个开放式的七夕。耿教授说:“西方情人节以玫瑰花和巧克力作为甜蜜爱情的象征,简便易行,容易被世界各国接受,我们的七夕节也应该添加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元素。”见习记者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