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2日讯
一个邮筒半年仅收一封信函,昔日传递家书的邮筒,如今正在被遗忘!据了解,邮筒“饥肠辘辘”,使得宁波邮政部门每年亏损百万元。 “作为一项便民服务设施,邮筒在城市里起着沟通与桥梁作用,必不可少。亏损再大我们也要挺着!”宁波市邮政局有关人士感言。但面对两难局面,宁波邮筒的出路到底何在?
198个邮筒无信可收
浙江在线08月22日讯 昨日上午,宁波市邮政局投递公司投递员陈海雄像往常一样骑着邮递摩托车,来到江东区福明街道的邵家村。邵家村有600多户人家,常住加外来人口总计4000余人。在邮政部门设置的邮筒前,陈海雄意外地发现邮筒里有一封信件。陈海雄告诉记者,自己在这条投递段做了7年投递工作,邮筒里的信件一年比一年少,邵家村的这个邮筒自从去年11月收到过两封信后,至今没有收到过一封信件。昨天收发的这封信,是大半年来收到的第一封信件。
陈海雄无奈地告诉记者,尽管知道邮筒里没有信件的可能性很大,但他还是每天冒高温来回两趟开启邮筒。 “不仅仅是邵家村这个邮筒,附近的傅家堍社区、前洋畈社区、七星垫社区、史魏家社区等7家社区的邮筒均存在类似情况。”记者从宁波市邮政局有关部门了解到,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江东区,在老三区,总计有198个社区邮筒均面临信件少、邮品匮乏的情况。
全市邮筒年亏损百万元
记者从宁波市邮政局了解到,邮筒无人问津的状况在宁波大市区也较为普遍。市邮政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全宁波11个县市区总计设置邮筒1422个。这些邮筒因信件匮乏,每年给国家财政与邮政部门造成巨大损失。市邮政局投递公司经理朱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老三区198个邮筒,需要8个专职摩托车投递员,仅此一项就需要人员工资3万多元;8辆摩托车年耗4万多元燃油费、2万多元维修费;此外,还有邮筒的保养费、车辆的养路费、年检费、保险费等。仅老三区198个邮筒,每年亏损就不少于50万元。而整个宁波市11个县市区1400多个邮筒,造成的亏损不会低于百万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邮筒“饥肠辘辘”,使得邮政部门蒙受巨大损失,而市民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更使人行道上的邮筒“雪上加霜”。宁波市邮政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一个邮筒价值最少3000多元,而从去年9月至今,仅老三区就更换了近20个邮筒,这些邮筒大都是遭受了人为的破坏。
“亏损再大我们也要挺着”
邮筒,作为便民服务设施,起着沟通与桥梁作用,必不可少。 “目前,邮政基础设施大都亏损,但亏损再大我们也要挺着。因为邮政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部门承担的是国家赋予的普遍服务的职责。”宁波市邮政局有关人士感慨地说。作为地方邮局的业务管理者,宁海县邮政局副局长钱天平说,一个地方上的邮路投递员,每年的投递成本需要6000元,而这条邮路每年的收入不过2000多元。这个亏损无人买单,只能由邮政部门自己承担。
市民观点>>>
正方:“鸡肋”设施该拆除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作为便民服务设施的邮筒,如今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市民卞先生说,邮筒信件减少的原因与现在通讯发达有关,写信已不再是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手段,这些设立在大街上的邮筒,无法给国家财政、邮政部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甚至还会造成亏损,在道路改造时,应该让这些邮筒自然消亡。
反方:没邮筒寄信往哪投
江东的王师傅向记者抱怨,家乐福门口附近有一个邮筒,而自己住在家乐福对面,一条繁华的马路相隔,每次寄信都要冒着危险穿越马路。他建议邮政部门在马路边再增设一个邮筒,以方便小区居民寄信。
家住白云欢乐家园的王先生说,居住地附近原本就有一个邮筒,后来经道路改造,墨绿色的邮筒从此也再无踪影,寄信要走很长一段路,到邮政所才行。尽管现在通信手段已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写信不再是人们沟通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但便民邮筒还是不可少!
市民刘小姐说,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还是把写信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便民邮筒无疑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利。
专家建议>>>
科学布局设置流动邮筒
记者查阅法规获悉,邮政法第二章规定:邮政企业应当在方便群众的地方设置分支机构、邮亭、报刊亭、邮筒等设施,或者进行流动服务。面对两难局面,宁波邮筒出路何在?
北京邮电大学张理教授认为,城市邮筒的设置,灵活机动、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是关键。可设置流动邮筒,一辆邮车、一个邮筒配套流动,定时、定点到小区服务,这样既节省成本,又可满足居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