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3日讯
杭州萧山区的楼塔镇管村、党山镇前兴村报名参加农民“种文化”百村赛后,全区农民在这两个村的带动下,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河上的板龙闹山乡、新塘的龙舟大赛等活动层出不穷。萧山区利用这一时机乘势而上,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体节目培训等方面再点一把火,支持农民把文化越“种”越红火,“15分钟文化体育圈”现雏形。
吃过晚饭,洗好碗筷,出家门口没几分钟,男主人到篮球赛场上试试身手,女主人和几个姐妹到文化活动室来段越剧清唱……这是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管村农民的夏夜生活。像管村这样,今后萧山农民走出家门15分钟路程内,都能找到一项适合自己的文化体育活动。
萧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裘超告诉笔者,受到农民“种文化”活动的启发,区里认识到,要把农民“种文化”的热情点燃,关键是要让农民兄弟有参与活动、施展才艺的场所。区财政今年安排了不少于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专用于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目标是让农民在“走出家门15分钟内,就能找到一项文化体育活动”。到目前为止,整个萧山城乡已经造了各类健身苑点300余个,篮球场400余个,健身公园100个,乒乓球室、书画室等各类小型文体活动场所的面积达55万平方米以上。
农民吹拉弹唱、舞刀弄枪,总需要一些经费。现在,萧山农民“种文化”的闹猛劲头,吸引了当地企业家的关注。这些农民出身的企业家不仅亲身参与“种文化”,还对当地的各种文体活动慷慨相助。楼塔镇农民外出参加篮球赛,当地企业家们不光赞助交通补助,还给误工补贴。益农镇准备投资1600万元建造一个文化中心,让本地农民有展示才艺的场所,资金全部由镇上的荣盛集团出资。
“十五分钟文体活动圈”的建设,少不了一批土生土长的“乡土艺术家”在里面穿针引线。他们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帮着农民唱起来,跳起来。党山镇前兴村村民创作的《喜看前兴好风光》,现在已经成了当地村民的“保留节目”。闻堰镇王媛等人创作的《相见恨晚》,不光让村里有了一个精彩的本土节目,而且还在省里的文艺调演中获得了一等奖。在他们的带动下,现在萧山城乡已经有了200余支业余文化演出队伍。
“15分种文化体育圈”的建设,还让农民“翻箱倒柜”把乡间传统剧目、乡土作品挖起来,加以传承发扬。河上镇板龙、楼塔镇细十番等,原先只是由老民间艺人口耳相传,现在农民把它用文字和乐谱记录下来,避免了优秀文化遗产的流失。像楼塔的细十番原本只有一批上了年纪的老艺人会演奏,现在十几岁的农家子弟通过学校的辅导,已经可以到区里的大型汇演中表演了。有萧山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各类民间工艺,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已经在平日里的农民文体活动中得到了融合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