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定海区委、区政府对30名“农渔村优秀实用人才”进行了表彰。这也是定海首次对该区的“土专家”和“田秀才”授予此项荣誉。
陈文龙:渔民跟他搞养殖
52岁的陈文龙做水产养殖,已有20多个年头了,2001年他在小沙投资创办了以养对虾为主的定海旭旺养殖场,几年来经济效益不错,陈文龙也成了定海区的对虾养殖大户。
一家兴起的养殖场,对当地一些渔民来说,意味着新的就业途径。陈文龙告诉记者,现在每年有30多名转产转业的渔民,跟随他一起搞对虾养殖,这些渔民每人的年收入,好的有十万,一般的也有五六万。
多年来,陈文龙和他的养殖基地,获得的荣誉不在少数,今年还获得了浙江农业吉尼斯奖 (最高的对虾大棚亩产效益11万元/亩)。
谢文胜:“消灭”大片抛荒田
谢文胜并非定海人,而是来自安徽,在老家种田失败的他,在这里却成了种粮大户。
1995年谢文胜到舟山打工,见舟山气候条件好,两年后承包了几百亩土地。不巧的是,第一年在舟山种粮,却偏偏碰上了一场猛烈的台风,这当头一棒,害他亏了好几万元。然而第二年,谢文胜还是选择了种粮。
至今,谢文胜累计种粮4000亩,产粮1400吨。今年他种植面积有500亩,主要在干和马岙两镇。在他的带动下,干种粮20亩以上的大户增加了4户,面积400多亩,大片的抛荒田被“消灭”,全镇土地抛荒面积只占到耕地面积的3%以下。
许华龙:一起种植小番茄
许华龙最早种小番茄是在2001年,当时他住在城东街道黄土岭村。“第一年,很多人都有点怕,我也只种了一棚,”许华龙说,第一年技术不够,后来请教了农林局专家,开始有了收成。
“种了两年,胆子越来越大,越种越多,到去年种了10棚。”许华龙说,现在,黄土岭村总共有十七八户人家搞大棚种植,户户都种起了小番茄。“别人如果来问我技术和经验,我都会说给人家听的。”许华龙憨厚地笑着。
今年6月,许华龙将种植基地迁到了白泉,当白泉的农户来“打探”时,他还是毫不保留地传授种植技术。
这30名农渔村优秀实用人才,各有所长,有经营创业型、生产技术型、市场营销型、能工巧匠型、社会管理服务型。“把这些‘土专家’、‘田秀才’挖掘出来,在新农渔村建设中,他们能起到带头和辐射的作用。”定海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这样说,并表示将为农渔村优秀人才营造更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