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温州、宁波两市正被两位安徽民工的壮举感动着,同时两座城市潮水般的爱心援助也感动着成千上万的读者。在温州务工的民工叫卢丙会,8月9日,他因见义勇为拦截、追赶抢包贼被一伙歹徒持刀砍杀,身上被砍20来刀,生命垂危;安徽民工徐义胜刚来宁波10多天,8月21日在火场为救两名孩子被烧成重伤,目前正在医院抢救。
卢丙会的事迹自然让我想起商丘民工李学生,2005年2月20日,在温州打工的李学生在列车下奋不顾身救出两名孩子,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徐义胜的壮举则让我记起了一连串发生在宁波的外来工壮举,他们是在甬务工的四川绵阳小伙彭乾维,2006年11月11日在舟山为救一名跳海轻生的妇女献出了生命;还有安徽民工江太平,2004年6月30日,目睹一起持刀抢劫案,奋不顾身与2名持刀劫匪浴血搏斗不幸身负重伤;从四川巴中到北仑打工的青年李春平,2004年2月15日,在城联村救火身受重伤……
在为外来工一系列壮举感动之余,我不禁想,难道对他们的壮举只是赞颂赞颂就算完了吗?是否应该将其作为新时代涌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范畴加以梳理,将其内化为道德资源加以恒久和广泛地利用呢?
譬如说外来工壮举所表征的社会正义。在有人感慨经济社会世态炎凉、人心不古时,卢丙会、徐义胜等外来民工身上闪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格外夺目、璀璨,弘扬这种精神就是在伸张社会正义,这对患有软骨症的人们可以起到补钙的作用。
譬如说外来工壮举在提高外来民工的形象及改善市民的偏见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外来民工遭遇歧视的问题。卢丙会、徐义胜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他们的道德境界要远远高于普通人,我们根本没理由歧视他们。他们用自己的壮举为自己赢得荣光的同时,也提高了外来民工整体的形象,同时也改善了市民的偏见。
再譬如由外来工壮举所促成的全社会的爱心援助,也是一种很好的道德资源。只要到英雄所在的病房看看,就能被这种如潮般的爱心援助激荡得心潮澎湃!多则千元、万元,少则百元、十元的捐助,还有花篮、千纸鹤,无不凝聚着普通市民的美好愿望。这种大慈大悲之心,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如果将外来工的壮举及由此引发的一切联系起来,并将之提炼为某种道德资源,一定会有助于当今正在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