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9日讯 走访柯城区石(石梁镇)七(七里乡)线,沿途所见,房子虽不是很新,但整洁;乡民穿着虽不时髦,但朴实、好客;村内虽无国家命名的胜景,但溪水游鱼、山果飘香等纯自然景观让人应接不暇;乡下虽无名厨师,但绿色农家菜分外可口……
正是这条平常的乡村公路线,吸引着上海、杭州等周边省市数十万游客远道寻迹而来,感受着浓浓的“农家味”。沿线村庄的农民,则在乡村休闲游这一新兴产业中,开始收获沉甸甸、金灿灿的四季。
变化,源于5年来衢州市、柯城区整体推进了沿线村庄整治:“赤膊墙”穿上了新“衣”,水泥路、柏油路代替了黄泥路,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还建造了村口牌楼、停车场、生态休憩亭等配套设施,修葺和保护了富有特色的民居,“白墙黛瓦”的建筑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展示了山村的和谐宁静之美。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给村庄“美容”,涌现出石七线这批环境优美、特色明显的农村新社区。青山绿水和古朴民俗“鼓”起了农民钱袋,使得整治与发展达到良性互动。而人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亦在影响人,陈规陋习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农村现代文明得到启蒙和播种。
张西村:村庄整治换了天地
在杭州当厨师已有10个年头的王忠,要回老家——柯城区石梁镇张西村创业了。10年前,为了谋生,20岁出头的王忠走出海拔620米的山坳;10年后,村里红红火火的农家乐,让他找到了事业的新起点。今年“十一”黄金周,他的农家乐将开张迎客。
走进汉代名将张良后裔集聚地——张西村,便可见到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农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条溪涧穿村而过,潺潺如乐;农舍四周鲜花绽放,村道干净整洁。村支书张银成说:“去年,各级政府部门和结对单位,出资90多万元帮扶我们村庄整治,修整游步道、统一外墙粉刷、建山门亭子、围木栅栏等等,展现生态美景,发展农家乐,为村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带动就业一连串,家家户户有事干。村民张坤泉开的“农家乐”长期请人烧菜,双休日、节假日还要再雇三五人端菜洗碗,光工资每月就得付数千元。他还与10多位村民建立联系:捕鱼的、养鸡的、种菜的……打个电话,他们就会送货上门。有的村民则与全村12家“农家乐”建立配套业务,开春起挖的野菜,立秋后酿的米酒,都卖给“农家乐”。
“农家乐”还撩拨起了村民的市场经济意识。70多岁的张良福,卖土蜂蜜,开始现采现卖。“采蜜也是种手艺,让城里人看看是怎么采蜜的,另外,现场采蜜不会添加糖水,城里人买得放心,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张良福往年养土蜂,一年收入仅二二千元,去年增加到7000多元。还有茶叶、笋干等土特产,张西人小包装、精加工地卖,身价翻了六七番,目前正打算注册商标打品牌哩。(严雪丰郭小萍)
坎底村:美化出一串好景点
香溪观鱼、夹岸浓荫、凤亭远眺、钓台鱼踪……这一个个雅致的名字,并非出现在哪个知名景区,而是桔乡柯城区石梁镇坎底村各景点名称。
“没有村庄整治,就不会有这么多景点,我们想发展‘农家乐’也难!”带着我们“环游”村庄,坎底村第一批涉足“农家乐”的村民王雪康坦言。
坎底村有山有水有桔园,离市区又近,村民寻找致富门路的愿望十分迫切。2005年以来,村两委根据坎底村实际,在区、镇两级支持下,投入近700万元全面开展村庄整治。道路硬化、厕所改造、路灯安装、垃圾集中收集、污水集中处理等一系列工程相继上马,村庄面貌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坎底村也步入市级生态示范村和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行列。
“我的‘竹海农家”去年就接待了3000多人次的游客,营业额近5万元。”王雪康相告,现在村里“农家乐”经营户已经发展到7户,年营业额20多万元,还有几户也在准备上马。“搞了‘农家乐’,大家环境卫生意识更强了。”王雪康说,“农家乐”经营户赚到了钱后,又继续投入环境整治和房屋改造,促进了村庄整治。
坎底村有1100亩桔园,柑桔年产量500吨左右,种桔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村道状况差,只能依靠独轮车、三轮车运输,“三轮车排长队,一天也卖不了多少。”村民王小闽说,随着这两年1公里多长桔林道路的建成,坎底的柑桔销路进一步打开,村民对提升柑桔品质和产量的积极性高涨,“采摘游”日益兴旺。“现在收购一车柑桔最快2个小时就能搞定,来收桔的东北老板也说我们村的环境最好,柑桔品质最高。”王小闽自豪地说。(吴新波徐建中)
黄土岭村:“农家乐”激发村民保洁热情
风景秀美的黄土岭村,游客如梭。近日记者看到,该村一村民把游客丢下的半个苹果拣起来扔进了封闭式垃圾箱。村支书罗全富相告,要是几前年来这里,见到最多的是露天粪坑和苍蝇。
黄土岭村地处柯城区七里乡。2004年,开始搞村庄整治时,年轻人都已外出打工,一个老人要看好几家的门。村里只好出钱雇人锄草、填粪坑。但过不了多久又是老样子。
怎么才能整治长效?区、乡、村干部一合计:扶持农户发展“农家乐”。几个月时间,农家土坯房的外墙粉刷白了,村中道路硬化了,路灯装起来了,露天粪坑也拆除了,农户家装起了卫生间,村外搞起了人工湿地无害化处理粪便。
“农家乐”开张后,城里人一拨一拨的来,住农家屋,吃农家菜,观山里景。办“农家乐”的农户收入不菲,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来搞“农家乐”。不到两年,村里百分之九十的农户办起了“农家乐”。
原先,一些农户把鸡、鸭、鱼放到溪边剖;搞起了“农家乐”大家便自觉地放在家里的水池处理,鱼肠鸡什到在泔水桶里,由外面的养猪专业户来运走。当初,要等到客人坐到厅堂才开始扫地;现在,一大清早就把院落搞的干干净净。过去,自己的被子半年不洗,现在,走了一拨客人就换床单……从去年开始,村里办“农家乐”的农户按营业额比例出资,雇了两名保洁员,专门从事村中垃圾集中处理。村道边,常年盛开鲜花。
罗全富说:“自从办起了‘农家乐',村民们更讲卫生了,因为卫生直接关系到赚钱。”去年,黄土岭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一万元,比2004年开始搞村庄整治那年净增了8000多元。
杨坞村:村民自费造桥美环境
“不到2年时间,杨坞村就有5户‘农家乐’经营户自掏腰包造桥,这事在以前想都不敢想。”8月25日上午,柯城区七里乡杨坞村村支书阮瑞福告诉记者, 2005年村里开办农家乐,村民对村庄整治的热情更高了。
杨坞村是个只有74户201个人口的小山村。自2003年开始村庄整治以来,村里先后花了180多万元搞一系列整治工程。“刚开始村庄整治时,想叫村民整理一下门前乱堆的柴禾都叫不动。许多工程都是采取经济补助的方法才做下去的。”阮瑞福介绍,几个整治工程结束,村民看到了成效,特别是开办农家乐后,村民尝到了甜头,就主动平整硬化门前地,有的还做护栏,建景观亭,门前屋后种上花草,美化环境。几个“农家乐”经营户看到以前的简易桥既不安全又不美观,就自掏腰包,在家门前建造迎客桥,让游客的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
记者注意到,5座新桥都浇铸了一个“T”形桥墩,一般有五六米长,宽都在3米以上。小桥虽小,但大都配上葫芦栏杆,有的还配上萄葡架,挂上红灯笼,和旁边窄窄的老桥比起来,美观气派多了。
“造桥是想留住游客,杨坞村有15户农家乐经营户,大家有竞争,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客人。”迎福苑苑主赖银海说,为了办好“农家乐”,两年来他先后投资3万多元浇了水泥地,做栏杆,造鱼池,修建卫生间,铺设地砖等。“在杨坞村,投资三五万元装修房屋,美化环境的有10多家。要是以前,打死我也舍不得花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