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捐助的贫困学生紧紧拥抱好心人(右) 周广利 摄
捐助贫困学生见面会
浙江在线08月30日讯
开学在即,当一批批贫困大学生满怀感激地接过好心人的捐助时,青岛慈善人士王明殿遭遇“索捐”、襄樊市5名大学生因“缺乏感恩之心”而被取消受助资格,诸如此类事件给慈善助学蒙上一层阴影。慈善是否应得到合理回报?感恩是否是最佳的回报方式?
昨天上午,为帮助今年被高校录取的寒门优秀生圆他们的大学梦,11位来自普通人家的好心人来到本报,亲手把他们的爱心助学金交给结对的贫困生,并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对“慈善的回报”的理解。
慈善人:
帮助你不是要给你负担
堵车、路远、繁忙的工作……任何状况都没有阻挡好心人的脚步。一大早,他们便如期而至出现在11位贫困生面前,怀着迫切的心情寻找与自己结对的那一个。
“我来自淳安县梓桐镇,刚被山东潍坊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录取,因为还有个哥哥正在念大学,父母实在无力供养两个孩子读书。高中3年,我一直欠着学校学费……”听了卢来萍的故事,捐助人徐静莲微笑着将几千元学费塞进了她手里,却始终不肯说自己的联系方式。“那我以后取得了好成绩怎么告诉你呢?将来上哪儿找你、报答你呢?”卢来萍急了,脸都涨得通红。在本报记者的劝说下,徐静莲这才留下了电话号码。她一边写一边告诉卢来萍:“射箭不一定要射中靶心,射中就可以了。同样的,我帮助你并不是要给你负担,只要你能尽力读书就很好了,至于是否向我汇报学习情况、是否回报我等等都无所谓。我做这一切,只是为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戴桂锋与捐助人王雷则一直坐在会场的角落里窃窃私语,从大学聊到人生。“中国人都信缘分,捐助与受捐就是这样一种缘分,所以我希望我帮助的大学生能少一些包袱,向自己的愿望前进。除了物质,我也愿意经常与他交流,提供精神上的支持。”王雷这样告诉记者,“我从没想过要回报,传递爱心才是我最初的愿望,如果每个人都能将爱心传递下去,那么所有人都能体会到社会的温暖。”
与陈秀秀结对的陈先生对爱心传递有更深刻的理解,他说:“爱心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在座的每个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应该尽自己力量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不管自己能力多少,也不管是哪方面的帮助,只要是出于真心、热心、好心,这就是回馈社会,回馈我们的帮助。”
贫困生:
尽我所能,回报社会
贫困生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幸,但出人意料的是,当他们接过好心人的捐助时,许多人并没有急着向家人报喜,而是沉浸在感恩的情绪中。望着捐助人离去的背影,绿城育华学校宏志班毕业的陈秀秀与淳安女孩卢来萍却滞留在会场感慨。
“太惭愧了,感觉就像不劳而获。”卢来萍抱着书包嘀咕,“刚才徐姐姐给了我一年的学费,说往后有需要可以再找她,可我想尽量靠自己,否则太不好意思了。徐姐姐自己肯定也需要钱的,她给了我这些帮助已经让我很感激。现在是大学第一年,我什么都不懂,只能向社会求助。入了学后我会好好学习,争取奖学金和每一个可以工作、兼职的机会,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我会尽力拿出漂亮的成绩,对得起大家的一片苦心!”
一旁的陈秀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叔叔给了我那么钱,临走时却一个要求都没提,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很多好心人给过我帮助,除了感激,我想更多的应是回报,向捐助人回报是狭义的,我要做的是回报社会,将这份爱心永久地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