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31日讯 清风送走了难耐的酷暑,由北而来的京杭大运河在嘉兴老城最北端的望吴楼下一分为二,环抱着老城缓缓向南流去。
运河环绕的望吴门广场绿草如茵、树木葱茏,退休教师邓时惕举起数码相机,不时地按下快门,这座平原水乡上水绿交融的家园让他不住地感叹。7年来,邓时惕的相机记录了老环城河边因“拆迁建绿”而消失了的老宅,记录了由荒变绿的望吴门广场、南湖市民广场,记录了沿河、沿路、沿房逐渐长成的绿化带,也记录了嘉兴从缺山少林到林网密布的惊人变迁。
从望吴门广场沿老环城河一直延伸开去是一条全长5.13公里的城市核心绿化带,从城市的上空鸟瞰,一块块网状绿化带让这个城市的里里外外都被绿色缠绕着。3条城市环形绿化带,8条滨河绿廊,20多个城市中心公园,200个园林小品;城区绿地面积2577.59公顷,绿化覆盖率41.5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06平方米……数字彰显着嘉兴绿化建设的进程,数字背后更折射着城市内涵和品位的提升。
水都绿城,生态嘉兴,平原水乡的“城市森林”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嘉禾大地。
平原水乡打造水都绿城
海盐塘两岸垂柳轻拂,绿阴连绵,时有水鸟掠过水面,又飞入林中,这是依河而建的“城市森林”。谁也不曾想到,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5年后,这里已成为城市的“绿肺”。
在嘉兴,这种可喜变化发生在每个角落。
嘉兴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人口、城镇、工业、交通“密集”,土地供应十分紧张,加之这里自古是平原水乡,山丘及天然林资源稀少。人们渴望“森林”但又觉得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
然而,嘉兴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搞好绿化就是搞好生态环境,搞好生态环境就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创造生产力。因此,绿化造林成为嘉兴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001年,市委、市政府编制了《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立了“一心、三环、三园、三楔、八带”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形态结构,并将该规划纳入了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建立了严格“绿线”管理制度。同时,市委、市政府又编制实施了《嘉兴市生物多样性规划》,通过引进培育和适应性推广,市区植物种类在短时间内增加到200多种。
2002年,“万顷绿化造林”工程被列为全市“十五”期间八大基础设施工程之一,写入了党代会、人代会的工作报告。此后,市政府每年召开绿化工作会议,并以责任状的形式,把绿化造林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发动、部署,并深入现场检查、落实。
在实施一系列规划的同时,市委、市政府也逐年加大了对绿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渠道。近5年来,仅政府投入绿化造林的资金就达20亿元。如今,市区以沪杭高速、乍嘉苏高速、320国道、07省道为绿化主干线,以城乡辐射公路及北郊河、新塍塘等河道为绿化支线,已基本建成了水陆交融的网络化平原“城市森林”,城区绿地面积达2577.59公顷,绿化覆盖率41.5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年翻了一番,达12.06平方米。嘉兴市也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等。
人人享受“生态产品”
由北而来的穆河与清河在市区月河小区南端汇合,并向南注入京杭大运河,河岔口亭台掩映,往东、西、北三个方向延伸的河岸绿意葱茏,吕大爷在河堤上的林子里挂起了大鸟笼,跟几个热爱养鸟的好友一起悠闲地逗着鸟儿。
像吕大爷一样,众多的城区市民正在享受着嘉兴绿化带来的“生态产品”。本世纪初,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及时地意识到另一个产品的短缺,即“生态产品”。“水都绿城、生态嘉兴”的目标就是要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生态产品”。
从200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先后对南湖风景区和老环城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动迁居民和企业、单位3868家,拆除房屋53万平方米,新建绿地132公顷。2003年,又启动了城市东、南、西三片楔形绿地建设,建成了总面积705.7公顷的环河绿廊,新建、扩建了58公顷的湘家荡生态绿地和214公顷的8条放射状滨河绿廊。2005年,又大力实施了城市绿化提高工程,先后改建、扩建了20个城市中心公园、20多条骨干道路绿化带,建设了43块街心绿地和200个园林小品。
以水为源、以绿为体、以文为魂,既开展大规模的城市中心绿地建设,也不放松对新老居民区绿化水平和街头零星绿地的改造和提高。5年来,市区共新增绿地面积152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从1999年的28.52%、24.05%和6.64平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41.57%、39.17%和12.06平方米。如今,40多个“水—林—文”交融的园林式小区正源源不断地为市民提供着“生态产品”。
城乡一体全民参与绿化
2006年,市委、市政府编制了《嘉兴市区城乡绿化规划》,着重考虑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以城市为中心,以河道、道路为辐射,以城镇公共绿地、农村居住区绿地为支点,生态林和经济林发展相结合的绿化格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乡绿化和生态建设蓝图。
目前,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6.8%,乡镇所在地、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42.7%,公路、铁路、河流绿化率分别达到98.8%、100%、99.1%,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1.3%,基本形成了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点带片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平原林业体系,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林业观光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我市是第一个完成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的地市,全市各县(市、区)在全省也率先通过“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达标验收。市区已有14个行政村被授予“浙江省绿化示范村”称号、21个行政村被授予“嘉兴绿化示范村”称号。
近年来,在市四套班子领导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的带动下,市民参与义务植树已蔚然成风,纷纷以植树、捐资、认种认养等形式,建立起“先锋林”、“同舟林”、“光彩林”、“青年人才林”等各种义务植树基地15个,总面积达100多公顷。目前,市区共收到单位和个人绿化捐款191万元,认种认养1082人次,单位认养绿地26486平方米,建成区共有22.46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义务尽责率达到91.1%。
市区主次干道都戴上了“绿色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