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像买菜般快速随意
温州人投资理念需理性引导
“七八套还不够?好好,马上再帮你找找……”温州润杨房产营销策划公司的老总李先生现在是忙并快乐着,他刚刚把办公室从新城搬到了温州市中心的时代广场楼上,“这里租金贵许多,但是客户办事却更方便。”他笑着解释。而话音未落,手机又响起,忙碌的电话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终于告一段落之后,李先生笑着说,晚上他还有一个投资18间店铺的项目要签约。“因为好的项目难拿,客户买房有些像菜市场买菜般快速随意,出团、看地段,差不多就现场下单,前后过程往往不到一周。”李先生的感触也是王胜强的感触,金额增加的同时下单的效率也提高,“差不多就马上下单,很爽快。”
买房热情胜过前两年
“现在的情况是,不愁没有资金,而是愁没有好的开发项目。”李先生坦言。
从事房地产营销策划工作多年,李先生的公司专门为温州的投资客寻找各地合适的房地产投资项目,如今手上的客户资源约有三五万人,“有在国外的华侨或者企业老板等,各种各样的人,但无一例外都是温州人。”
如今的他每天有购房需求的客户主动联系咨询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一旦拿到一个好的房产投资项目,一点不愁资金来源,“有的是拿着几十万、上百万元现金抢着购买的人。”这样的“受宠”程度,他在一年前还是难以想象的。
2006年正是股市由熊转牛,也是房地产宏观调控,楼市投资前景也在宏观调控下进入低迷之际,素来对股市“感冒”的温州资金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情况下,尝试着进入股市。李先生好不容易从山东烟台拿下一个投资项目,结果电话打完一通根本没有人感兴趣,“一周试图组织一个看房团也成为奢望!”但是现在他一周可以组织几拨客户同时出团到不同城市看房不成问题,“就是在今年6月份之后明显忙碌,而且这种投资的热度在2005年、2006年间少有的。”
“其实从股市中抽身的温州人,对基金的热情并没有削减。”李先生介绍,不做股票,但是把部分资金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打理,温州人还是比较放心。他的一位客户张先生在扬州投资500万元商铺,同时又在昆山买下9万平方米厂房工程,建成后准备出租收取租金,“但是对房地产的热衷并不妨碍投资基金,去年10月份开始,他也投入2000万元购买了基金,也同样长线持有。”
王胜强给徘徊于股市、楼市之间的温州人这样总结:“股市作为他们短暂的投资战场,而楼市永远是坚强的后盾。因为温州人更钟情于有形资产投资的情结没有最终改变。”
温州民资需要回归理性
5月30日之后一个月里,温州股民经历了一轮“洗牌”,之后更多的人选择了做基民。温州证券期货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温州开户总数达到24.7338万户,其中成交总额5835亿元。其实6月份的证券营业部有些惨淡,开户数更是下降了近6成,7月以来随着行情的回暖,营业部的开户数又不知不觉排起了长队。据申银万国证券营业部总经理瞿炳建介绍,年初的时候日开户数约500人,现在还能继续保持200人左右。开户数仍然在增加,但是一个现实是,新股民的投资金额却大不如前了。“一般新股民投入资金集中在一二百万元,年初时上千万元的大户几乎看不到了……”客户经理叶先生告诉记者。
即使不为了专业炒房,为了将股市收益“保值”,这批资金也不得不转战到二三线城市的楼市。熟悉温州民资去向的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也看到了这种资金回流楼市的趋势,“资本是逐利的,温州民资看到哪个投资领域赚钱就会流向该领域。”周德文指出,其他城市的股民往往在开户后把炒股作为一种终身事业,但是温州人不同,在敢于冒险的同时还能进能退,这正是温州民资最大的特点所在。“股市具有赚钱效应的时候,资金流入;但是一旦看到风险高了,又会寻觅更具有利润空间的领域。”
从蜂拥而入炒股却依靠“听消息”买股,再到买房“像买菜一样”抢着匆忙下单,在温州民资“灵活逐利”的背后,还夹杂着太多感性因素和“原始性”。
对越来越滚烫的楼市,瞿炳建并不认为是个“安全港湾”,“还是有不少原房产投资客守着股市,回避楼市;毕竟今年以来仅温州当地的房价就涨了近一倍,比起股市,楼市被套的风险甚至比股市还高。”他说。据了解,在温州当地为了拿到一个购房的“号”,一间普通的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新房,如今市面的开价最高已经到了外加100万元的惊人价格!
但是谈起温州当地的楼价,当地的普通市民却是一脸愁苦,温州购买新房结婚的人,不得不选择已经在炒房者手里“辗转”多次的二手房,成为最后的埋单者。
对温州民资的出路,周德文认为除了辗转于楼市、股市之间,还需加大投资多样化,“温州民资的触觉也在有意识地扩大,从在全国转战寻找投资到逐渐跨出国门,积极开展对外投资。”不久前他就组织16家企业的考察团对沙特考察刚回来,涉及贸易、五金工具、服装、文化投资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