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同一天,我们陆续收到这样一组新闻。串起它们的,是流淌在每个人心中的美德。这组报道就像泥土一样朴素而真实,也就更让人感到亲切和芬芳。
“爱心账单”伴我还乡
浙江在线09月06日讯
昨天上午,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法院的立案大厅内,坐在轮椅上的安徽籍民工刘信来领到了16万元的执行款支票。额外的,他还拿到了法院为他特批的2万元司法救助款。捧着这些后半生的生活费用,刘信来流下了眼泪,他说:“我永远感谢台州人,他们对我太好了。”
满载着台州路桥父老乡亲的祝福和关爱,带着沉甸甸的“爱心账单”,刘信来即将离开台州路桥返乡,回到家乡安徽省安庆地区。
踏破铁鞋还他公道
两年前,一场意外让在台州打工的刘信来成了双腿截瘫的残疾人,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一下子垮了,终日以泪洗面;然而来自各个方面的热心帮助一次次感动了他,使他不再自暴自弃,重新树立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同时,刘信来也开始了“爱心账单”记录,写下收到的每一笔捐款、礼物和人们对他的关爱(本报4月6日《“爱心账单”助他笑对人生》曾作详细报道)。
让刘信来没想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被他的“爱心账单”感动,送上了更多的祝福和帮助。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为他的工伤赔偿案投入了大量精力。
医院为他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路桥区司法救济委员会为他提供了2万元的司法救助款。工伤事故发生后,雇主和包工头等人相继出逃,法院生效判决无法及时履行。法院执行人员一方面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协助开展执行工作,一面则马不停蹄地查找包工头的下落及财产状况。经过艰难的调查和执行,相应的赔偿款终于送到了刘信来手里。至此,刘信来的“爱心账单”上又添上了厚重的一笔。
“爱心账单”越来越厚
昨天上午,记者在台州医院路桥院区急诊观察室、刘信来的病床前看到了这本“爱心账单”。原来的“爱心账单”因为翻阅过多,已经散了架,刘信来重新换了一个精美的黑色硬皮笔记本。翻到第二页,“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八个字赫然在目。再往下翻,就看到工工整整地写着日期,受捐的款项和物品。
刘信来对记者说:“现在这本‘爱心账单’比你们上次来的时候可厚多了。除了捐款,很多人还拿来了食物和补品,我真的是很感激。”他边说边指着笔记本后面的几页记载给记者看:“……2007年9月4日,云芳,管贵芳,送桃酥王一箱,喜庆饼子一箱,娃哈哈八宝粥一箱……”
一路祝福为他送行
昨天,路桥区区委书记马晓晖专门赶来为即将返乡的刘信来送行,鼓励他安心养病,表示路桥人民会继续关心和帮助像他一样需要帮助的“新路桥人”。
就在前天下午,一位79岁的老大爷特意从路桥乡下赶来。因为交通不便,他提着两三兜礼品步行了两个多小时,又坐了四十多分钟的汽车才赶到医院。老人家颤巍巍地拉着刘信来的手,安慰他好好养伤。
住院至今,刘信来共收到好心人的帮助达3万余元。他说:“每一项记录都代表着社会好心人对我的帮助,我和他们素不相识,记录下来,便结交了一种深情。”翻着沉甸甸的爱心账单,刘信来坚定地告诉记者,他要把这本账单当作“传家宝”,传给他的子孙后代,让这些可爱的路桥人永远立在他们刘家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