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8日讯
“爸爸您放心,我在学校一切都好,这个月的生活费也有着落了。”挂掉电话,浙江工业大学大一新生小晴(化名)的嘴角边出现一个漂亮的弧度,如释重负地笑了。10天前,全家人还在为她的学费操心。
一名贫困生的求学路
小晴家在新昌农村,母亲因为早年过度劳累而患上了慢性疾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没有经济来源,家里全靠做泥水匠的父亲打工赚钱。“爸爸的工作很不稳定,一个月最多也就赚1000来元钱。我念高三时,妈妈又有好几个月卧床不起,昂贵的医药费,让家里经济情况雪上加霜,还欠了别人一大笔钱。”小晴轻声告诉记者,“其实,我这次高考发挥得不理想,但家里的经济情况,学费到开学报到的前一天都没凑够。”
9月11日是浙江工业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凌晨4点,天刚蒙蒙亮,小晴的母亲就起床了——为省下50元一张的车票钱,她放弃了送女儿去杭州的愿望,却坚持要在临别前给女儿做一顿早餐。5点,小晴穿上表姐送的蓝衬衫,和父亲一起提着行李走出了自家那间摇摇欲坠的小屋。
小晴的行李里除了衣服,只有一些简单的日用品。虽然学费最终没有凑够,但因为听说到校后能贷款,父女俩还是硬着头皮上路了。
上午9点,几经辗转,小晴终于站在了大学门口。看着许多家长开车送孩子来上学,小晴心里却异常平静:“不是不羡慕,只是觉得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能有爸爸在身边陪着,我已经很满足了。”
在一位学姐的带领下,小晴排进了缴费注册的队伍里,不经意间看到了一旁开辟出的绿色通道。“我可以去那里排队吗?我学费没带够。”小晴腼腆地向那位领路的学姐讲述了自己家的情况。“当然可以。”学姐随即将她领到了绿色通道。在这里,小晴不仅顺利办好了入学手续,还意外地拿到了一个红包。“里面有500元钱,是学校专为贫困生提供的生活费,实在是太感谢学校了。”小晴感动得想哭。
很快小晴又在校园里发现了许多临时搭的小棚子,“我在那里了解到不少勤工助学岗位的申请方式。”小晴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等我找到工作,爸妈就再也不用为我的生活费担心了,我还可以攒钱再买一个复读机,用来学英语。”
助学新政覆盖面更广
近年来,贫困生入学问题引发社会关注,这些大学生从入学到就业,从贷款到还贷,“贫困”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伴随着他们成长的道路。所幸的是,为解决这一难题,教育部和各高校已经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我国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今后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达500亿元左右。
财政部教科文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资助政策体系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我国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全国1800多所高校约400万名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约1600万名学生将从中获益。
以浙江为例,原来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覆盖面是在校生的5%左右,今年达到了15%,资助标准从原来的4000元提高到5000元,并且民办大学和公办大学享受一样的政策。
而像浙江大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今年还在绿色通道推出了几项新的举措,如经济困难生可以凭借困难认定申请学费晚交,十分困难的还可以收到由学校补助的生活费等等。
从今秋开学起,省政府还全面提高对贫困学生上大学和职校的资助水平,扩大受助学生比例,使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贫困生都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其中,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面平均约占全省高校在校生的3%,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学生都能得到资助。
这样一来,像小晴这样的大一新生,通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奖学金,为他们圆满完成学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不再因贫困而放弃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