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8日讯
事情虽已过去,但淳安县幸福村党支部书记王昌生还是舍不得丢掉那朵大红花,并把它放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原因只为揭牌前,这朵红绸花曾经在“幸福学院”的牌匾上挂了半天时间。
8月22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淳安县瑶山乡幸福村成立了“幸福学院”。作为金融学院唯一的公益性二级学院,它被当地视为文化建设步步推进的堡垒,当地乡政府甚至把村干部的培训都放到幸福学院进行。
这所学院虽然没有学历教育,但能够上讲台的却是货真价实的大学教师。用村民郑庭石的话说:“以前县里的干部才有可能偶尔听大学老师讲课。对我们来说,如果不是这个学院,连大学老师长什么样,也只能在电视里看呢。”
从孩子的零花钱说起
当村民郑庭石走进幸福学院讲堂的时候,有点“恍惚”。他见过自己孩子上学的课堂,也在电视里看到过现在的课堂,那是与他记忆中的学堂完全不同的新式教室。当他真正走进有银幕、投影仪的课堂时,感觉“像小时看电影”一样,有点兴奋,有点胆怯。
屏幕上显示着“如何教育子女”字样,坐在台上的,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数学的副教授、图书馆馆长蒋月英。她的孩子今年考上了上海交大,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她讲如何教育好孩子,从做人、理财、学会学习,一直讲到培训孩子的独立人格。
郑庭石坐在村委会主任胡三利身旁,“整节课只对主任讲过一句话:忘了带纸和笔,不然应该记一下。”他19岁的儿子在上中学,女儿已经工作了。
听完课,郑庭石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子女没有特定的方法,蒋老师的经验“不一定对我儿子有用”,但是,对比自己和蒋老师培养孩子的做法,他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细节差异。
蒋老师对孩子采用定量提供费用的方法。但在郑庭石家里,孩子花钱没有量;即使做了规定,孩子也会想法突破。比如已经从父亲这边拿了钱,还会从母亲那边拿点,“孩子很滑头”。
蒋老师说绝不能对孩子说谎,不然孩子就会拿谎言对付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人。她举例说,一个父亲在出门前哄孩子说,一回来就杀猪给他吃。父亲本来是随口说说,结果晚上回家的时候,儿子已经把烫猪用的开水烧好了,准备父亲一回来就杀猪。
郑庭石想了一下,觉得他对孩子一般不说谎,“有的话也是善意的”。比如今年春节,孩子口袋里有很多压岁钱,郑庭石怕孩子不小心弄丢了,就对孩子说,“我先替你保管,过完年给你。”
开年后,郑庭石根据孩子的花费习惯,扣了其中200元,其余的还给了孩子。结果孩子说:“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呢?”
听了老师的课,郑庭石才知道,对孩子说这种谎也是不好的,会让孩子不相信他人,也学会说谎。
虽然说不上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有什么区别,但郑庭石觉得,大学老师讲课很系统,也很实际,因而村民都听得很专注。整个讲课时间里,没有人进进出出,也没有人讲空话。
幸福村党支部书记王昌生说,农村与城市家庭教育有差距,农民习惯于“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听话,家长往往就是一巴掌,或者不给饭吃。“这堂课让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转变。”
他说,只有提高文化素质,才能提高教育水平,这方面村民已经改进不少,比如他对孙子和外孙的教育,就跟过去教育子女很不一样。“但我们只是凭感觉,听了大学老师的讲解,才在处理实际问题上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蒋月英在课上说,对小孩一味给钱,是前些年城市教育中犯过的错误,现正在农村重演。而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激发孩子的求学和成功愿望——这才是培养孩子的正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