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后,霞关渔民立即开始生产自救。
狂风夹骤雨,巨浪滔天。“韦帕”昨天凌晨2时30分在温州苍南霞关镇登陆。
“风叫得厉害,感觉房子都在晃,跟地震了一样,不过早上开门一看,一切都还好。”霞关镇居民总算顺利度过这个不眠之夜。
500艘避风渔船平安归来
“韦帕”在霞关登陆后,当地武警、卫生、电力等多个部门全线进驻,灾后抢险救援工作全面展开。但“韦帕”的威力并没有像当初预计的那样凶猛异常,霞关当地除一些树木以及几间简易棚屋遭毁坏外,并未造成巨大损失。
傍晚时分,渔民蔡起德站在霞关码头望向海面,他的船因为先前出了故障,台风来前已进了船厂。码头边风有些大,泛着黄腥味的海水剧烈地拍打着堤塘,海面上停靠着三五百艘从福建沙埕港避风回来的渔船。从早上8时开始,就有渔船陆续从沙埕港编队返回霞关码头,与此同时,忙碌也开始了。船老大们驾驶着机动舢板来回于船岸两端,将一批批鱼网等物资运上船。
9月16日中午禁渔期结束,很多渔船刚准备出海,有些还没开到作业区,突然接到“韦帕”来袭的消息,又掉转船头赶紧驶往沙埕港避风。
蔡起德长吁了一口气说:“总算还好,船和人都平安,不像去年那场‘桑美’,躲进沙埕港还照样出了大事,太可怕了。”
台风登陆点实现零伤亡
“‘韦帕’和去年的‘桑美’,都在我们这一带登陆,相比之下,这次雨量小了很多。从统计情况看,房子倒塌的很少,较多的是损坏,渔船也在登陆前赶到福建沙埕港避风。我们在18日17时、21时和午夜三个阶段,转移了4500名群众,几大措施同时发挥作用,可以说,霞关度过了一个‘无眠之夜’。这一次,不管是出门避风的渔民,还是留在霞关的群众,都实现了零伤亡。”霞关镇宣传委员告诉记者。
台风登陆后,霞关居民迅速开始生产自救。但昨天,霞关与外界相连的两条道路——78省道马站镇通往霞关镇的道路,由于严重积水,难以通行,另一条环海公路则发生了塌方,那么,送往霞关的救灾物资,是否及时送到群众手中?
当地镇干部告诉记者,昨天一大早,由民兵组成的抢险组,已经前往霞关通往外界的的公路沿线,对台风造成的树枝折断、小规模的泥石流、滑坡等,进行清理,大型车辆通行没有问题,同时,霞关在台风登陆前,就已经准备了充足物资,昨天,一些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群众,已经通过村里领到了大米、水等物资。
渔民希望家门口建避风港
这次台风过后,蔡起德又和渔老大们谈论起一个期待已久的愿望:霞关码头能不能建一个避风港:“这样的话,我们以后避风就不用再到沙埕去了。”
“每年,我们这里都会来台风,每次避风都要开两个多小时去沙埕港,一来一回,开销起码要3000元,这三五百艘渔船支出可不小。”蔡起德说。
而进沙埕港避风也有一个问题。“沙埕港在福建,每次过去避风都要接受检查,手续比较麻烦,一旦进了港,我们就只能留在船上照看船只。”渔民们说,“就算进了避风港,呆在船上的风险也很大,一方面要担心自己的安危,另一方面还要记挂家人,如果在家门口,这些问题就变得好办了。”
霞关镇兴霞村主任王青进也有这个愿望:“台风来时,风大浪大,我们不可能冒险下海抢救紫菜,这里如果建成避风港,渔船可以回来避风,一旦紫菜遭殃,就可调派船只阻挡一部分风浪,紫菜也不至于全毁。”对于渔民们的希望,镇干部表示,从自然等各种客观条件来看,霞关建避风港限制还是很多。“比如说,霞关内港海水的深度、海面面积较小,同时,霞关内港风口进来距离非常短,这一点也不安全。霞关本地就有500多艘渔船,由于这些地理因素的限制,台风来袭时,连本地渔船都容纳不下,更别提容纳更多更大的船了。按农业部专业避风港的要求,霞关还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