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2日讯
杭州城西一带,有个民俗传统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就是农历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在下沙,围垦的文化从汉朝发展而来……
这些历史,都是从杭州“两口两线”及扩大范围建设整治工程重新寻回的历史碎片,目前该整理工作已经完成,并由设计单位完成初步设计方案。从昨天开始在红楼(杭州城建陈列馆)向社会公示。
昨天,记者来到红楼采访了部分设计者,把一些有特色的历史文化碎片与读者分享:当年兴盛的文教区,大大小小的学校70余所。在文一路口银马公寓前,设置了一处景墙,并放上了各个学校的校牌:“杭州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机械工业学校”等,看着这些学校的名字似乎能阅读到整个文教区的变迁。文一路上杭州师范大学的入口处,将树立起丰子恺,李叔同的雕像,突出其作为文化名人丰子恺,李叔同研究中心的社会地位。
小百花越剧团对面的公园绿地,中心位置将有座以“梁祝”为原型的人物造型雕塑,后面有反映越剧曲目的雕塑景墙。
农历二月十五“花神生日”,在旧时会举行一些民俗活动。如今,在西城广场,将会添上一些窗花景墙来反映“花朝节”。
追溯起下沙这个地块,几乎都是沧海变的桑田,早在汉朝开始就渗入了“围垦”文化。德胜快速路的东面入口处将有一组近50多米的大型群雕,反映的主题就是“围垦”、“海塘”。
本次公示将持续至9月29日结束,在此期间,市民如果有意见或建议,可以现场将意见投到意见箱,或以来信来电方式,在9月底之前寄到市“两口两线”建设整治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中河中路275号三楼,联系电话:8715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