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4日讯
海宁某皮装出口企业向一韩国买家出口价值43万美元的皮装,商定发货后60天付款,可到了付账期,买家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结果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在嘉兴,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随着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多变,企业遭遇海外“赖账”事件时有发生,出现坏账、死账的几率也随之增多。
2006年以来,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嘉兴办事处就累计接到投保企业报损案件69起,总金额达700多万美元。市外经贸局有关人士表示,之所以频频出现“赖账”事件,有的是因为海外买家无力偿还,有的是买家恶意诈骗,还有的则跟出口企业应对风险措施不力有关,“现实的情况是,多数出口企业由于普遍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控制手段和信用管理理念,自身承担了出口贸易中的诸多不可预测风险。”
据介绍,上半年我市出口企业有2414家,出口总额为50亿美元。但是,参与投保的企业至今仅有67家,承保额也只有1.75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8%和3.5%。正因为如此,使得多数企业遭遇海外“赖账”后得不到赔付和有效追账。虽然有企业企图通过法律渠道追回账款,但由于是“跨国官司”,常常面临无法有效执行的局面。
企业明知出口存在风险,为什么参加出口信用保险的热情不高呢?浙江新正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宣基勇认为,投保率低有几个原因:首先,嘉兴的出口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产销一体化的架构使得这些企业不需要出口信用保险;其次,很多企业认为自己的客户都是老客户,从而忽视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还有一些企业考虑到保费成本,怕花“冤枉钱”。
事实上,购买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如果遇到买方违约或者进口国政府的某种不公平待遇,都可以在承保范围内减少损失。信保的及时赔付,能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企业转嫁风险。然而,令“中信保”尴尬的是,很多嘉兴出口企业并不知道它的存在。
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市政府于今年4月出台了出口企业风险管理资金补偿政策,鼓励企业充分应用和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功能,即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政府给予保费补贴(市本级名牌出口企业补贴50%,一般出口企业补贴40%)。在此政策支持下,今年初以来,我市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目前,嘉兴出口前30位的企业有三分之一参加了出口信用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