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6日讯
他们的中秋夜,因为奉献、爱心、责任或者生存的压力等等诸多因素,而不得不与家人分离。相思的苦楚,辛勤的汗水,街灯下独自的守护……一个城市建设者,一个志愿者,一个民警,3个人不能与家人团圆的中秋夜,有着复杂的情感。
当夜幕降临,看到街头人们幸福满足的笑容时,我们也分明看到他们的脸上,同样有了收获的表情。
民工文代林
工地难回家
电话诉衷肠
老家陕西的文代林在杭州赢天下建筑劳务公司做工,昨天他和80多位兄弟一起过节。
团圆的时候说不想家,那是假话。文代林在记者面前从不隐瞒这一点。他说,昨天早上一起床就开始想念家人了,好不容易等到了中午休息,赶紧就往家里拨了个电话。
“干活辛不辛苦啊?要好好照顾自己。”老婆在电话那头问,文代林这边答应着。“小孩乖不乖啊?”文代林的两个小孩都在读小学,最怕的就是小孩不好好念书。“妈妈身体好不好?”“家里该种油菜了,你一个人吃得消么?”直到家里每个人每件事都一一问过,他这才舍不得似地挂了电话。
文代林在工地上干粉刷工的活,他出来打工已经10多年了,甘肃、辽宁、沈阳、北京……这一回算是离家、离北方最远了。
“想着能多赚点钱回家过年,中秋节就不回去了,在工地上干活,一个人就随便吃点。”文代林说,已经习惯冷清了,所以这次老板把他们从临平工地上接到茶楼来,文代林有点意外。他说,打工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与老板、老乡一起过中秋,虽然比不上和家里人一起,但总有点团圆的感觉了。 鲁佳
志愿者陈平
5年中秋他都去福利院
昨天傍晚5点半,在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门口,记者和满头大汗的陈平见了面。他忙着搬月饼,与其余安利志愿者一起为“走进福利院”中秋晚会做最后的准备。
算起来,这已是陈平在福利院度过的第五个中秋了。从2003年加入志愿者协会开始,每年的中秋夜,他都给了这里的老人和孩子。昨天,陈平担任的是晚会总指挥。
5个中秋与家人的割舍,换来的是和福利院老人孩子的亲情。这一点从陈平刚进福利院时,孩子们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几个小姑娘几乎是冲过去,拉着陈平拥抱。
陈平笑着跟大家打了招呼,然后跑到食堂扒起了盒饭。“下午3点从公司出来,先把上小学的儿子接回家,然后就到武林广场召集志愿者了。”陈平一边扒饭一边说。
陈平的老家在建德。几天前,母亲就给他电话,要他中秋回去一起团聚,弟弟、弟媳妇都在家等着。陈平有些愧疚地说,有事回不去了。其实母亲早就料到是这个结果,因为这5年,尽管母亲每年都要求,可陈平还是放不下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
看到100多位翘首等候的老人和孩子,陈平又来劲了,他指挥志愿者们发中秋礼物,一边分发,一边笑着说:“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心里就满足了。2005年,我和一位85岁的老奶奶结对。中秋那天,我把她从三楼背下来,然后从轮椅上抬到晚会现场。老人几个月没下楼了,更是好久没见到过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了。晚会现场,我们拨通了她武汉妹妹的电话。听到电话声,奶奶激动起来,就像小孩子要跳起来一样。”
临走时记者问陈平,为什么一定要选在中秋夜来福利院,而不是提前给他们过呢?他说,如果提前过了,中秋之夜,福利院的孩子老人会特别孤单,因为这一天,他们最有感触。 本报通讯员申屠文婕
本报记者陈伟利
岳庙派出所代所长吴良
口袋里备着饼干
巡逻到深夜
“来来来,这位大伯下来。”“不要挤,到处都可以赏月,安全第一。”在岳庙前面的湖边,吴良一直这样劝说着。人越来越多,不按规定站位赏月的行为也越来越多,吴良总是那样和气不厌其烦地来回解释着。
吴良中等个子,如果不穿警服,挤在人群之中,不太会让人注意。自到景区以来,吴良说他做中秋保卫工作已有5年了。年年有中秋,次次到湖边,于是,和家人团圆之餐,往往不是提前就是押后。
“中秋和家人还是得聚一聚,那是家里的传统。但家人知道,因为我的工作关系,中秋节对我们家来说,前后得有三天,哪一天过都行。”吴良还说,赏月主要是西湖景区,遇到昨天这样的好天气,早早就有市民来抢位置了,因此,他们下午4点多就得到岗。要不然,湖边这人要是挤满了,再努力,秩序也好不了了。
至昨天晚上9点,吴良在岳湖周边已经走了好几圈了。“这儿还有演出,保卫工作难度是大些。但是,中秋这天大家都是高兴才出来玩的,我们就是在他们玩得开心的前提下,确保安全和秩序。”吴良说,往往这种时候,人也不知道累,走再久也不觉得腿酸——“主要是太紧张,顾不得了。”
记者离开时已是晚上10点,吴良说,他什么时候下班还不知道。“今天月亮好,谁都想在西湖边多呆一会儿,我们总得等游客散了才能离开。”说完,吴良拍了拍口袋,说早备好了饼干,再迟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