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6日讯
今年以来,各地房地产市场上土地拍卖屡创新高,地价超出周边在售房源房价的现象经常发生,被称为“面粉贵过面包”现象,引发很多人对房价涨幅加大的忧虑。
备受瞩目、也常有创新之举的“楼市热土”杭州,最近推出“五管齐下”的调控方针,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并用,致力于“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试图破解这一楼市新局。
地价刺激房价上涨
今年以来,杭州的土地拍卖热度不断上升。7月9日,雅戈尔拍下杭州商学院附近一块土地,创下了杭州土地拍卖的天价,楼面地价达到每平方米15712元,比周边楼盘的销售价格还高;中天房产以每平方米7077元和7750元的楼面地价竞得杭州三墩两块地,基本赶上或超过三墩目前在售项目的房价;在8月末的一次拍卖中,杭州转塘多个地块再创新高。
今年以来的几次土地拍卖不断给杭州房产市场注入兴奋剂。每次土地拍卖出高价之后,周边的不少开发项目都会“水涨船高”上调售价,甚至捂盘待涨。
7月9日的土地拍卖中,杭州三墩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现象,随后,三墩在售楼盘大都提价。某项目8月6日新房源开盘时,价格从之前的每平方米6500元提高到8000元,增幅达到23%。而7月9日之前,三墩整体房价还相对平稳。其中有个项目今年1月到6月,陆续推出5批房源,开盘均价在每平方米6500元~7200元之间,涨幅10%左右。
据统计,8月份杭州市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8935元,环比上升4.93%,其中主城区均价高达每平方米10707元,环比上升了7.97%。二手房市场上万元房比比皆是。
土地市场“扬汤止沸”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房价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杭州解决房价问题迫在眉睫。据了解,杭州应对目前这一楼市新局面的主要招数是“五管齐下”。
这“五招”中,在商品房领域的主要是以下四招:
第一招,加快土地特别是普通住宅用地出让步伐,发挥“扬汤止沸”作用。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和有关城区近段时间都不断加大力度,加快土地出让,仅6月份老城区就公告挂牌出让普通住宅用地1000多亩,并于7月全部推出。市政府表示,和土地市场的热度相比,这还不够,要“下最大决心,尽最大努力”,坚持市、区联动,再推出一批土地特别是普通住宅用地,做到“有地快供,有地优用”,能多快就多快,绝不“惜售”。不少政府领导认为,通过增加普通住宅用地供应量来增加普通住宅有效供应量,进而缓解供需矛盾,这是控制房价上涨的“撒手锏”。7月初拍出每平方米7000多元的楼面地价、跻身“面粉面包”现象行列的杭州三墩,在8月底的土地拍卖中,楼面地价仅为每平方米5400元,出现大幅走低。变化耐人寻味。
第二招,开展“已供未用”土地专项清理排查行动。“开源”还要“节流”。尽管政府在不断加大土地投放量,但是如果房地产商把土地囤积起来迟迟不开工,还是难以形成有效的普通住宅供应量。所以,在加大出让土地力度的同时,杭州市开展“已供未用”土地专项清理排查。
第三招,在房产市场上严查囤积居奇、哄抬房价行为。杭州市房管局最近专门部署,和相关部门联手,对房地产市场开展专项检查,一旦查实房产商有哄抬房价、牟取暴利等行为,就要依法严肃查处。
目前杭州老城区的房产和土地市场已经很“热”,但周边七个下属的县市区“温差”还比较明显。杭州的第四招是推动老城区之外的下属县市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开闸泄洪”。这几年杭州市不断加大交通建设,已经在老城区形成“半小时住宅圈”,富阳、临安等县市也纳入了“一小时住宅圈”。住宅需求向周边下属县市的分流,一方面给过热的老城区市场降温,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城市化向周边县市延伸。
保障房“釜底抽薪”
杭州调控楼市的第五记重拳,是继续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釜底抽薪”,调整供需矛盾。
近年来,杭州市不断加快实施“居者有其屋”工程。连续三年经济适用房的开工面积都在100万平方米以上。今年市政府提出,市区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拆迁安置房(含危旧房改善)各100万平方米,实现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率和租金配租率“两个95%”,基本实现经济适用住房和拆迁安置房两个“房等人”目标。
过去,不少人认为,政府的旧城拆迁是产生商品房购买力的重要因素,被拆迁的居民只好重新购房,每年的大拆大建都会产生一批新的商品房购买群体。今年以来,杭州市推出了用“城市更新”代替“旧城改造”的理念,对拆迁户实行“鼓励外迁,允许自保”的政策,这也使得楼市的这口热锅之下减少了不少柴火。
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强化建设效果明显。统计表明,目前,杭州市已有88%的家庭拥有自有住房,老城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超过20平方米、建筑面积接近30平方米,市区住房成套率达到了91.2%。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供应量的比例接近1比1,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