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9月20日电 在宁波的东方热线上,一位署名“果冻之风”的18岁男孩日前在网上发帖叹苦经说,我每天被妈妈逼着喝酒,她说不会喝酒,以后走上社会没有出息。 这位母亲的“另类”教育法,在当地引起争议。
不会喝酒就没出息?
记者了解到,“果冻之风”是宁波一位满18岁的男孩,姓黄。小黄说,我们家有个习惯,每逢一家人聚在一起,如果菜肴比较好,妈妈就会把酒拿出来,劝家里人一起喝酒。但小黄从小滴酒不沾,两年前,小黄上高一,有一天妈妈倒了一杯酒让小黄试着喝,他第一次尝到酒的味道,感到特别苦,于是拒绝喝酒。“酒是苦的,药也是苦的,喝酒与喝药没什么两样。”小黄说,当时我人还小,不喜欢喝酒,妈妈也没勉强。现在,我考上了大学,成了大学生,妈妈就有点着急,她担心我不会喝酒,以后走上社会影响交际,会吃不开。
小黄母亲孙女士和小黄父亲黄先生都喜欢喝酒,并且酒量不错。黄先生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业务,因其能喝酒而颇受领导器重,常被老总带着去喝酒谈业务。孙女士也因喜欢喝酒,常与单位同事一起聚餐,大家关系融洽。
孙女士多找机会让小黄练喝酒,而小黄总是把酒杯推开。妈妈忍不住说,如果你以后参加工作,老板和同事让你喝酒,你一点都不喝,人家会看不惯的。对此,小黄有些郁闷,就在东方热线上发帖叹苦经。
赞成者:喝酒能广交朋友
出乎意料,不少人对孙女士的做法表示赞同。一位读者说,他女友老爸挺能喝,而自己烟酒不沾与当老板的岳父合不来。后来在岳父的劝说下不断练习,现在能喝四两白酒加五瓶啤酒,与岳父的关系改善了,岳父准备让他去当一家分公司的负责人。
一位叫李永年的小老板说,他办了一家只有10来个人的小广告公司,经常要应酬,虽然自己不太会喝酒,但有时要硬着头皮来几杯,因为做生意有求于人,自己多喝些酒是表现以诚待客的心意,能改善气氛增进沟通。 媒体朋友陈先生说,有一次他下乡采访,与当地通讯员第一次见面。那位通讯员非常豪爽,给自己猛灌酒,当场就醉倒回不了家。但从此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反对者:酒肉之交不可取
许多人持反对态度,对“不喝酒就没出息”观点提出反驳。在法院工作的朱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前些日子,宁波某校几位学生为某同学18岁生日喝酒聚餐,在酒店里喝到下半夜,都喝得醉醺醺的。他们原来关系都不错,却因小事借着酒劲大打出手,把人打伤了,肇事者满18岁,是成年人了,要接受法律惩处。朱先生说,我今年50多岁了,活了大半辈子,朋友也不少,但我的朋友不是靠喝酒交来的。他认为,对年轻人来讲,喝酒不节制,更容易冲动犯错。 宁波一家灯具公司的董事长钱先生说,他能喝酒,但从不靠喝酒交朋友。他说,十几年前他刚办工厂,有人介绍一位配件供应商谈合作业务,酒席上那人能侃善饮,表现得非常豪爽,钱先生觉得对方是个痛快人,就用了这些配件。谁知都是伪劣产品,一次就损失了40多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他心痛得几天睡不着觉。钱先生说,市场经济更多的是讲诚信,讲规则,不是靠喝几杯酒就能成功的。
做汽车生意的汪老板说,公司越正规,人的修养层次越高,越不会靠喝酒拉生意。他说,我白手起家,从拉板车开始,到今天有相当规模的事业,并不是靠喝酒得的,而是靠认认真真的服务、可靠的质量赢得客户信任。他说,给孩子灌输喝酒才能有出息的观念,是误人子弟。
逼子练酒用心良苦?
也有人认为,年满18岁是成年人了,从生活方式或人情习俗来看,喝点酒,学点处世之道,是常情。从科学角度来讲,喝酒与抽烟还是有区别的,抽烟有害健康,但适量喝酒有助健康。同时,酒已成为社交礼仪的重要载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酒文化”。因此,逼孩子学喝酒虽然属“另类”教育,但母亲的心意可以理解。
一位叫龚明俊的读者给当地媒体投书说,现实社会中确实有不理性的喝酒之风,甚至将酒桌当成办公桌,像“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之类的顺口溜,不很健康。
宁波市建筑管理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要管理在宁波施工的300多家建筑公司,以前几乎天天有人请吃请喝拉关系。我们提出按制度办事,建立了公示黑名单制,谁违反规定就逐出宁波市场,喝酒再多也没用。这位负责人说,我们理解孙女士作为母亲的良苦用心,但要转变“变了味”的“酒文化”,还得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靠舆论引导和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