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的追悼会将于9月28日上午10点举行。爷姆从7月底开始住进医院以来,精神状况时好时坏。一个多月来,她几乎粒米未进,主要靠输液来维持生命。8月20日下午,看见三爷姆精神状况稍好,儿女们扶她坐了起来,笔者拍下了这难得的瞬间。 |
从9月1日起,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在中央各主要媒体和主要新闻网站公示,并接受公众投票,我市路桥区的“三爷姆”洪云兰榜上有名。而当人们把这一喜讯传递给这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时,她却正在经受着恶病的折磨——
洪云兰,一位普通的农妇,68年如一日竭尽所能,携子女众亲行善积德,爱撒人间。她的事业就是广行济困,她的人生就是助人行善。
数十年来,收养病残鳏寡1280人,济贫助困无数,如今已84岁高龄的她,在累尽一生的心血后,疲惫地躺在了病榻上;“胰腺癌”,残酷的病魔正在慢慢地侵蚀着这位慈爱的老人,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使人黯然神伤,但人性的崇高仍令她熠熠生辉。
目睹:情暖病榻
洁白的床单,冰冷的墙壁,三爷姆静静地躺在床上,右手上挂瓶的输液无声地流入她的身体,家人贴近她耳旁,说明有人来看她时,她吃力地转过头来,嘴角微微嚅动,良久才吐出几个字来,“你们真有心。”那声音是如此的无力,无力得让人痛心……
8月21日,在台州中心医院的病房里,笔者见到了这位博爱无疆的老人,曾经那样顽强、健朗的形象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消瘦、苍白和弱小。刹时笔者觉得,生命虽然如此弱小,但感动可以如此震撼,这个老人,她不平凡的一生,她走过的众多历程,经历过的各种苦难,她都用瘦弱的肩膀承担了,唯独这一次恐怕她是真的不行了。想到此,再看一眼病床上虚弱的她,笔者不免眼圈湿润。
一拨认识她的人走出她的病房,一拨不认识她的人又走进她的病房。就这样,当人们得知她生病时,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医院的医务人员慕名而来,同在医院看病的病人到病房坐坐,曾受助于三爷姆的人或者其家人更是举家前来看望,地方的各级领导来了,乡里乡外的群众来了……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每天前来看望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在笔者采访中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五拨人前来探望三爷姆的病情。
鲜花、礼物、祝福温暖了整个病房。“他们都是好心人,送来了补品还有慰问金,我们真的很感谢,但目前我们能应付得来,你们不用太操心。”前来看望的人总是主动提出要捐钱帮助老人治病,三爷姆的儿女除了婉言谢绝,还把每一个来访客人的名字一一做了登记,笔者见到笔记本上的名字已整整记了好几页。
回忆:施善一生
看着日渐憔悴的母亲,三爷姆的四个儿女都日夜守护在病床前,说起自己母亲一生的善行,他们也不禁潸然泪下。穿过时光隧道,跟随三爷姆女儿童春香的思绪,我们回到了那个穷得的叮咚响的时代——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
揭不开锅,吃汤糊喝菜汤也是奢望。这或许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位于山边的上童村也不例外,许多人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有村民因长期饥饿得了浮肿病,一个“饿”字像阴影一样笼罩在了村子的上空。
正当人们饿得发慌时,一位少妇却将自家的番薯干一畚斗一畚斗拿出来接济乡亲,自己却喝番薯干汤。可她家并不是富家,只不过较其他人来说日子相对好过些。
“我看到别人没得吃,心里就难受,我情愿自己少吃点,也要救济他们。”那年,她18岁,也就是从那时起,三爷姆开始了她平凡而伟大的爱意人生。多年后,说起她当初的举动,她还是用这样的话来形容。
“其实那时我们自己过的日子,说难听点牛马都不如。”三爷姆的四女儿童荷香回忆起当年的穷苦日子两眼泪花。
常将有限的粮食拿出去救济别人,已成为三爷姆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内容,那时很多乡亲,知道三爷姆乐施好善,逃荒讨饭路过此地的人都会投奔她家,而她的几个儿女,不仅和那些乞丐吃同样的饭,还让出床铺自己一家人躺在灶台前的地铺上过夜。
这样的场景太多太多。最难忘的是1986年发生在街头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