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9月28日讯(见习记者 梁国瑞 通讯员 商玉坤) “我省初级水产品抽检样品总合格率达到99.72%,产品批次合格率达99.07%。从检测结果来看,我省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消费者可放心食用。”今天上午,省海洋与渔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情况。
初级水产品抽样合格率99.72%
今年1-9月份,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检中心(舟山)等四家检测机构,对杭州、湖州、嘉兴、金华、衢州、绍兴、台州、温州和舟山等9个市的重点水产品养殖基地、出口水产品原料供应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生产的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共抽样监控检测1184批次,监控样品项目量共计3875个,抽检样品总合格率达99.72%,产品批次合格率达99.07%。
检测发现,美国红鱼、鲷科鱼类及其它海水鱼、对虾、沼虾、青虾、梭子蟹、青蟹、河蟹、海捕虾和已获证无公害水产品的合格率均为100%;养殖大黄鱼合格率为98.43%,鲫鱼及其它淡水鱼合格率为97.90%,龟鳖合格率为98.20%,养殖贝类合格率为99.37%。
鱼塘、渔船、渔民“三化”提供源头保障
鱼塘、渔船、渔民“三化”指的是:鱼塘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渔船标准化。自2006年开始,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开展了改造、提升传统渔业的“三化”工程。“三化”工程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源头上的保障。
“百万亩生态型养殖塘标准化建设工程”从2006年开始,工程对全省水产养殖鱼塘实施了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建设和改造。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了35万亩生态型水产养殖塘标准化建设改造任务。
水产品质量安全“千场无公害、万户(船)信得过”活动是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措施。目前全省已有526家单位、468个产品分别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认定,2100家水产品生产单位获得了“浙江省初级水产品质量信得过单位”的称号。预计到今年底,还将再认定产地、产品140个以及2000家以上的信得过单位。全省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等认定的养殖面积达到近200万亩,占全省总水产养殖面积的42%。此外,我省还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到2006年底,全省已累计建立各类渔业标准化示范区102个,养殖面积157万亩。
从去年开始,渔业部门还实施了海洋捕捞渔船卫生设施示范改造工程,按照“安全、经济、实用、卫生”的要求,加快对省内捕捞渔船的卫生设施规范化改造,以确保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鱼,有效破解国外贸易壁垒,促进水产品出口。去年共完成了23艘试点渔船的卫生设施改造,今年全省预计可完成100艘捕捞渔船卫生设施示范改造工作。
针对违规单位和个人的“黑名单”制度有望建立
在水产品生产过程中,如何保障其质量和安全?在水产品生产完成以后,如何进行质量监控?我省海洋渔业部门的做法是:在生产过程中实行三项记录制度、对生产完成的产品进行标识、对违规单位和个人建立“黑名单”。
三项记录制度是生产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分别指“生产记录”、“用药记录”、“投售记录”。对于水产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用药、销售情况进行严格记录,做到有据可查。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的计划,争取到“十一五”末,全省90%的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将规范执行上述三项记录制度。我省海洋渔业部门还开展了产品标识试点工作,探索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对在现场检查和药残抽检中查出的违规单位或个人,海洋渔业部门将根据违法性质、危害程度,采取停止销售产品、责令整改、产品无害化处理或监督销毁、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等措施。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有不良记录的实行专库管理、重点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