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苍南10月8日凌晨电 台风呼啸,暴雨倾注。微弱的手电光,映照着镇村干部顶风冒雨走村串户巡查的身影;避灾安置点内,暖意融融,工作人员的贴心照顾,使灾民们没有因为台风的肆虐而焦虑……
7日下午3时30分,“罗莎”在苍南县霞关镇附近的浙闽交界处登陆后,持续数小时盘旋在霞关上空。狂风、暴雨、停电、泥石流……面对台风带来的严峻考验,霞关镇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奋力抢险救灾。截至发稿时,霞关镇没有发现人员伤亡现象,财产的损失也降到了最低程度。
避灾点内暖融融
7日下午5时40分,记者来到霞关镇南坪中心小学避灾安置点。此时的台风仍在这一带上空盘旋,狂烈的风雨敲打着门帘和窗户,让人不禁感到阵阵寒意。但安置点内,却是一幅充满着暖意的画面:一个个灾民正从服务人员手中接过晚饭;小孩安静地读书、睡觉……
姑娘柯生辉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八宝粥和糕点,快步送到83岁的奶奶面前。“我家是简陋的木结构房,家里也只有我们两人。镇、村干部很关心,前天就提醒我们要转移,奶奶虽然有点不乐意,但在大家劝说下,昨天中午还是过来了。”小柯一边说一边催着奶奶快点吃。
家在新林村、行走不便的独居老人吴仲轻,是被村干部背上车转移过来的。年过七旬的老吴对记者说:“我没有儿女,但干部们对我比家人还细心周到。”
“台风来了,你怕吗?”“不怕。安置点有吃有住,还有叔叔阿姨在照顾着我们。”郑守夏的父母都到外地捕虾去了,只剩下14岁的他和70多岁的外婆在家。他说,前些天父母特地打电话来,很担心台风期间他们一老一小的安全,他打算台风一过就打电话给父母报平安。
志愿服务的外乡人
“晚饭先拿好了,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们说。”记者所到的几个安置点,都安排有很多服务人员。在南坪中心辅导小学避灾安置点,服务人员陈书銮手拿糕点,穿梭在灾民中间,不时爽朗地说:“今天晚上吃的东西,可能味道比你们自家烧得差些,但保证很卫生。请大家尽管放心吃,不够还可以再要。”
清扫积水、整理食物、劝解纠纷……柯生辉和她的一个同学见服务人员个个都在紧张地忙碌着,也主动帮助发放食物。
在前往霞关镇政府的路上,记者还碰到了一位特殊的服务人员——在苍南打工的湖北农民曹安良。他在用出租车志愿帮助转移群众、运送食品。今年47岁的他在到苍南之前,还根本不知道台风是什么,有什么可怕之处。看着眼前模糊不清、还时常出现小股泥石流的山路,他感慨道:“不到灾区现场,我真是想象不到台风的可怕。越是如此,我就越觉得自己来得很值。苍南本地人对我们这些外乡人很照顾,我们也应该有所回报。”
霞关镇委副书记郭仲水告诉记者,每个安置点附近都有卫生服务点,如有需要,值班的医务人员能第一时间赶到。
生命安全永远第一
这次“罗莎”来临正值国庆假期,但一接到台风预报,休假中的霞关镇干部5日中午12时就迅速到位,当日下午3时,全部下到联系的村。
6日下午5时和晚上8时,由镇村干部两次共转移群众3500多人。
风雨交加,一夜无眠。
记者见到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郑祖团时,他刚刚从联系的海拔最高、位置最偏的大垅村回来。不顾年事已高和严重的腰椎病,老郑和村干部一起转移了150多名村民。村里开不进车,老人和小孩们走不动,老郑和其他干部们就连背带抬,送他们到接送车上。6日晚老郑和其他镇村干部与安置点的村民们住在一起,半夜还一遍遍地点名查人头。
“一个都不能少,人命关天!”7日晚9时,老郑告别记者时,他说还要去大垅村夜查。
风雨中,党员干部是中流砥柱。霞关镇党委书记柯卫阳告诉记者,尽管台风见多了,但每一次都不敢掉以轻心。为迎战“罗莎”,镇里从6日开始,分3个片、3个组,共8支小分队负责转移、抢险、救助等。
风在吼,夜沉沉。记者走在镇村小路上,看到风雨中的手电和人影,不用问,肯定是镇村干部,他们用自己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护佑着灾区群众的生命和财产。
狂风暴雨中,他们用责任和信念,为灾区群众营造出别样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