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08日讯
雨如瓢泼、风在尖叫。昨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苍南的土地时,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又展示在我们的眼前。“桑美”、“圣帕”、“韦帕”等等台风,我们都曾经目睹了这样的场景。
台风是炼狱,但台风也锻造了苍南人民的坚强、勇敢、自信、理智和无畏。从霞关一路走来,每个乡镇都在有条不紊地抗御台风,每个乡镇干部都把群众的安危挂在心头,无私无畏、充满信心,这份坦荡给了我们以勇气,我们搭乘吉普车,奔向台风登陆点沿线,做一个真正的追风者。
霞关:出海管制为百姓安危
暴风雨来临前,总有它短暂的平静。当我们到达霞关镇时,感受到的就是这样一片出乎意料的平静。阴沉沉天空没有风雨,只有街面上稀少的行人、户户紧闭着的门窗以及早早歇业的“渔家乐”餐馆,才让我们感受到台风离这里已经不再遥远。
我们在街上碰到一组由镇村干部组成的巡逻队,他们说,现在这样的平静是台风登陆的前兆。所以,通过巡逻来制止一些渔民下海,才能确保渔民的安全。现在很多渔民对他们的行为还不理解,但为了不听到哭声,“我们宁可听骂声。”
“紫菜网帘就要在眼前被台风损毁,村民们要出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镇委书记柯卫阳说,眼下正是紫菜种植中分帘的关键阶段,不少养民都想出海加固网帘的桩柱,以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昨天上午,三星村就有7名养民想要趁风雨暂弱的机会出海。镇里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10多名镇村干部联同边防队员前往制止,试图出海的养民被劝阻上岸。为防止类似情况再发生,60多名镇干部和78名村干部被分成了8个小组,看守住了镇里所有的渔船码头,并对各处防浪口进行了加固。“没有人员伤亡,任何损失都能夺回来。”柯卫阳以他在马站片1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
马站医院
严阵以待防患未然
去年“桑美”台风登陆的夜晚,马站医院和院长李芳雪等人忘我抢救伤员名扬全省。昨天,我们特地来到了马站医院,坚守岗位的李芳雪说,医院已经做好了应对“罗莎”的充分准备:“我们比去年增加了400多平方米的医院面积,多设置了11个床位和18名医护人员,接诊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当“罗莎”临近的消息传来,马站医院便立即加固了所有的门窗,并购置了大量沙袋保护药品仓库。当天下午,医生们还客串了搬运工,将一些较为轻便的仪器、药品搬往高处,而护士们则外出购置了食品及药品,为台风期间可能出现的伤员接治做好准备。此外,医院还动员一些症状相对较轻的住院病人先行出院,腾出了16张空病床以备不时之需。虽然相对辐射范围内的12万群众,马站医院的接纳能力仍然有限,但李芳雪觉得,现在发挥的空间大多了。她告诉我们,现在医院购置了一台高性能的发电机组,打着手电做手术的艰难状况,已经一去不返。
矾山全面转移科学安置
当我们抵达矾山镇时,“罗莎”正缓缓压向苍南。风雨还不大,但当地人员的转移,已经进入了扫尾工作。“我们这里有2130人在昨天进行了转移,我们的原则是,住在危险区域的群众必须转移。安置则根据实际情况不强制。到下午两点,我们还将对转移群众做最后的回访。”矾山镇委书记黄荣钢告诉我们。
今年台风的多变性,改变了矾山镇往常强制对群众进行统一转移避险的方式,转而努力劝说住在危旧房、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低洼地带的群众通过投亲靠友来减少受灾风险。从前天晚上第三次转移命令下达,镇、村干部们就挨家挨户地将台风信息传递给了每一个村民,同时在建筑结构相对坚固的学校和村办公楼里备下水和食物,让自愿前来避灾的群众使用。
但在昨天上午,由于短时间里出现的平静,不少已经被劝说离开危险地带的群众,又纷纷返回家中。在该镇坐镇指挥的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徐斌得知后,果断下达了指令:“拖也要把他们拖出危旧房。”黄荣钢立即把责任落实到了具体干部的身上,当台风逼近时,这些群众终于在安全地带落了脚。中午,该镇福德湾地质灾害点果然发生泥石流,并将几间房子的后墙冲塌,由于住在这里的7户农民全部被及时撤离,才避免了人员的伤亡。
赤溪山洪台风两面夹击
昨天15时30分,正是“罗莎”登陆的时间,我们抵达了赤溪镇。这个处于浙闽边界的小镇正在狂风暴雨中颤栗,展现出的只有劈头盖脸砸下的大雨和即将被湍急大水淹没的桥梁。“最关键的是环海大道在‘韦帕’中塌方的路段尚未修复,赤溪10多公里的海岸线被截成了两段。”赤溪镇委书记杨德听说。
作为紫菜养殖大镇的赤溪,忧心紫菜损失的村民们曾经一度失控。昨天上午,在信智办事处的流歧岙村,500多养民不顾167条被大风吹翻在沙滩上的小舢板,依然冒着风浪出海抢救紫菜,众多的人数让办事处和村干部无计可施。接到消息后,赤溪镇迅速派出警车协同镇、村干部,取道马站,绕过塌方道路赶往现场。没有扩音器,干部们在风中用喉咙呼喊,不肯归来,干部们请来养民的亲属帮忙。在众人合力下,下午1点前后,500多养殖户终于回到了岸上。
不出海只是安全的第一步,山区老人的转移是赤溪的又一难题。80多个自然村分布在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少老人受困于山中危房。昨天下午2点,双联村干部林玉辉接到叶茂希老人的电话,他被大雨困在家里了。这个在转移后又偷偷跑回家的老人,在台风登陆前夕,终于意识到了自己身处险境。林玉辉放下电话,直奔山上。半小时后,当他背着叶茂希返回村办公楼时,全身已经湿透了。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重要”,一路采访,我们都听到这句话,放在平时或许不以为然,但在台风现场的所见所闻,我们终于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分量,和兑现这句话所需要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