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反倾销战要讲技巧
能够站出来的企业确实令人敬佩,他们是勇者。但在应对国际官司中光有胆识还不够,还得有技巧。一些成功小企业的经验或许能让更多的企业更有信心。
积极主动应对
如果放弃应诉,就等于失去市场,因为反倾销的税率可以达到销售额的几倍之多,这样也就失去了竞争的意义。“放弃并不合理,因为一个国家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其他市场也会模仿,躲避只能让国外企业更加肆无忌惮地踩过来。”浙江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顾国达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规范化,会计制度、资产划拨、土地购买、企业扩张等各种行为都应该手续俱全,同时注意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免得一遇到反倾销官司就搞得措手不及。只要越来越多的企业规范化经营,反倾销也会逐渐消失。
认真细致准备
“其实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向对方证明,我们产品的销售价格有着正常的利润,企业的发展态势良好,所以并不存在低价倾销。”诸暨市浩海空调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平告诉记者,反倾销实际上就是WTO成员国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而采取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所以他们用各种复杂的工作程序为难你,最好让你在门口止步。何平说,当时浩海公司先是收到了厚厚一叠调查问卷,调查非常细,还要求中方以书面、光盘、电子文档等各种形式作出答复,“光书面调查问卷就寄过去好几箱子A4纸,工作量非常大,材料提供得越充分,成功几率越高。”
“进行反倾销调查的部门对各项数据的要求很高,所以,具有完备的财务和审计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应诉前,一定要找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核对账目,做到每条账目都能环环相扣,否则哪怕是一个数据对不上,都有可能导致诉讼的失败。”浙江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顾国达说。
联合进口商助威
作为经历了整个反倾销诉讼过程的过来人,杭州宝晶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国向企业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建议:积极说服国外进口商参与反倾销案。由于欧盟对参与反倾销的欧洲企业的意见较为重视,而对于来自未参加该案企业的意见基本不予考虑,所以与欧洲进口商分析利弊得失,联合他们一起参与该案、游说欧盟,是反倾销案获胜的一大法宝。
在宝晶应诉欧盟反倾销案中,他们的德国客户不但花重金为他们聘请了专职反倾销律师,而且三次去布鲁塞尔游说欧盟官员,并在欧盟官员来杭州核查时,专程赶来再次游说。德国客户对企业的帮助有了丰厚的回报,在欧盟的终裁中,宝晶公司不仅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也获得了罕见的零税率,这在同批应诉的企业中是唯一的。
密切联系组织
记者采访过的几家企业,都提到了商会和行业协会在诉讼过程中给企业带来的帮助。“一旦发生反倾销,商会或协会就会召集大家商量对策,此时应该及时跟他们沟通。”浩海公司办公室主任小周说,这种时候靠单个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各级政府的支持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信心。”这次他被请到丽水参加一个反倾销座谈会,交流反倾销经验,“大家互相帮助、吸收建议,胜诉的几率就会更大。”
作为外贸企业的“娘家人”,商会和行业协会能积极发挥中介服务作用,一些出口市场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和变化情况,会员企业遭遇国外贸易壁垒的情况和资料,以及最新的信息收集、咨询服务和预警服务都能为更多的企业带来方便。
坚持打持久战
“去年过年前,辛苦了大半年,公司反倾销税率和反补贴税率被核定为零,大家都很兴奋,想着这场噩梦终于结束了。但没想到刚过完年,第二轮反倾销调查又来敲门了。”小周说,尽管今年7月16日,第二次调查再次胜出,但说不定什么时候调查通知又来了。
国外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保护其本国利益,一旦立案,5年内随时都可以提请调查。所以,既然应诉,企业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因为产品种类和数量一直在变,每次调查等于又要重新开始,所以工作量非常大。但如果在出口过程中注意规范流程,保留有效的数据,就可以减轻很多负担。”小周告诉记者。
小企业纷纷“起立”
“我现在已经是走在钢索上,既然决定应诉,就没有退路了。因为企业规模不大,稍有闪失,我就会一无所有。”温州苍南县嘉乐制袋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勤允说得很坚定。这两天,林勤允已经和另外一家应诉企业南塑集团找到了北京的一家律师事务所代理案件,全心投入到“战斗”中:根据律师的要求,他们要准备各种资料接受调查,只短短几天,这位原先对反倾销一无所知的“土”老板已经成了半个专家。
今年6月28日,美国复合编织袋协会及其成员代表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递交了申诉书,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复合编织袋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7月1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启动了对中国编织袋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此次涉案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江苏、河北等地。反倾销听说过,但林勤允从来没跟自己联系起来,他根本没想到自己这个地处浙南的小小编织袋厂也会被美国人盯上,更没想到这么多家企业被调查,开一次会少一批人,最后竟然只剩下两家企业应诉。
而林勤允积极应诉也出人意料,因为那只是一家员工不到200人、此次涉案金额才8万美元的小公司。
前几年,民营企业对反倾销还陌生,很多企业连国内官司都没碰到过,一下子被推到跨国官司面前不免心生畏惧,能躲则躲,抱着“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想法转战别的市场。
但是,渐渐地他们发现,“东边不亮,西边也不会亮”。“特别是小企业,开辟新市场比大企业困难,放弃应诉就意味着大量产品要重新寻找出路。随着政府宣传,大企业在反倾销案子中屡屡获胜,小企业们也有了信心。”浙江省公平贸易局一负责人说,对于小企业来说,他们更有动力打官司,因为在屡次的反倾销官司中他们看到了迅速扩大市场和影响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