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3——执着的梦想者大强:赚够钱,我还会回到杭州
和很多由于买不起房子被迫离开杭州的大学生不同,2006年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的大强和他的两个同学想法却是,他们只是暂时性的转移,总有一天他们会再杀回来的。“我们现在就像当年的红军长征,一时遇到了些问题,只好做临时的战略转移了。”
杭州是好地方,这是大强所认同的,但是面对高房价,他却不想向家里要一分钱。从小的独立生活练就了他自主的心态。在大学里办英语补习班、再加上毕业后省吃俭用省下的工资已有一定存款,但离在杭州买房仍有很大的差距。眼看着杭州这边的每月1800元工资不大可能涨,500元的房租也不算低,而女朋友又在不停地催促买房,一个月前,大强去了深圳,找了份每月2300元的物流职业。因不适应深圳一个月1000多元的房租和快节奏的特区生活,大强又辗转到了上虞化工园区。“虽然工作比较辛苦,而且每月只有1600元的收入,比杭州还差了200元,但这边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房租也才150元,存钱反而容易。”
大强告诉记者,他们班当初的29位同学,现在真正在杭州有房子的人中有95%是靠父母资助,靠自己还贷的每月负担很重。但大强对自己将来的杭州生活很是自信,“回杭州发展是迟早的事,这块失地我还是会再去夺回来的,只是时间的问题。”电话那头再次传来他自信的笑声。
记者手记:
一方面是80后大学生成为现今楼市的购买生力军,另一方面,我们却听到了一批80后大学生躲避高房价“回家”的消息。
对于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人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至少还赶上了福利分房的末班车,而80后大学毕业生的运气就没这么好了:直面商品房的高房价,又够不上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标准。如果没有父母赞助,或者父母实力不是很强,他们基本上就没有实力买房。也许再等上个三五年,有了固定的男女朋友,靠两个人的力量还贷还可勉强完成供房计划,但在这部分“回家”的大学生眼里,如此的生活已不美丽。
由于房价和收入不成正比,走还是留已成为新一代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选择。杭州高房价带来的大学生“出走”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丝隐忧。
这里之所以称之为“隐忧”,是因为按照通行理论,竞争力高的城市往往房价也高,竞争力低的房价也低。但一个城市的房价过高时,则会增加企业商务成本,导致资金外流和外部资本进入放缓,造成人才外流,以致竞争力削弱。若杭州楼价快涨一路不回头,必然有更多白领们将抱怨转为行动,选择逃离这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