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特色明显,民营经济活跃,中小企业量大面广,遍布城乡各地。全省共有100多万家生产企业,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监管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浙江省有7239家企业取得8916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列全国第三;有5485家企业获得33637张3C证书,占全国总量的1/5。长期以来,浙江省质监局把安全健康类产品安全与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把“三个安全”作为促进“平安浙江”、构建和谐浙江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浙江省局更把安全健康类产品的专项整治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进一步总结经验,细化方案,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安全健康类产品的质量整治。回顾前期的工作,浙江省质监局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全面发动,强势推进
8月底以来,特别是借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在浙江省召开的东风,全省上下紧紧围绕8大整治任务、20项工作目标,特别是12个100%的具体指标,广泛发动,全面谋划,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攻坚战、安全健康类产品保卫战、进出口产品安全狙击战等“三大战役”,掀起了以食品和安全健康类产品整治为重点的“五大冲击波”行动,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声势,打出了影响。到目前为止,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42700余人次,检查企业16259家,检查经营者2328个,立案查处案件1246起,涉案货值1632万,建议吊销生产许可证62个,移送工商部门建议吊销营业执照27个,移送公安司法机关2起。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产品企业的建档工作正在全面铺开。
二、明确重点,落实责任
根据国务院和总局的总体部署,围绕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6大目标任务,浙江省质监局多次召开会议,全面分析,认真研究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质量整治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重点,细化方案,分解责任,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了31个重点区域特别是国家和省局挂牌督办的15种重点产品。二是明确了重点整治区域断路器、小家电、燃气灶、安全帽、玩具等六类重点整治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明确了重点打击、查处的对象以及重点提升、帮扶、规范的企业和产品。四是明确了责任分工,按照10类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重点产品的6项整治目标。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签定责任书、承诺书、立军令状等形式,把任务、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相关部门、每个乡镇(街道)、每个村(社区)、每个企业和经营户,特别是发挥乡镇、村和“三员”(乡镇质监员、村级协管员和企业质检员)的作用,确保整治工作各项责任目标落到实处。同时明确,凡专项整治工作完不成任务,国务院和省政府验收不合格的,由所在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所在地的市政府要负连带责任。
三、多措并举,全力整治
1、排摸底数,全面建档。浙江省质监局举全系统之力,通过明确建档对象,调动各方力量,拓宽信息渠道,有效开展了工业生产企业基本情况普查,建立了电子档案,编制了企业数据应用软件,形成了上下贯通、纵横互联、实时更新的企业数据库。在此次专项整治中,根据总局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的要求,浙江省质监局用3天时间专门举办了质量档案培训班,下发建档的指导意见,并推广慈溪等地建档工作经验,同时,派出2个督导组分赴各地督查指导工作。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近10万家企业信息录入了基础信息数据库;进入全国电子监管网的企业已达到2078家;有748家10类产品生产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目前虽然比例不高,浙江省质监局决心通过上下努力,确保10月底建档率达到80%,规模以上企业达90%,年底前达到100%
2、加大抽查力度。全系统从各级财政争取到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专项资金近1亿元,重点加强安全健康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针对10类重点消费产品,增加抽查频次,加大抽查力度,开展全面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安全帽、摩托车乘员头盔、贴面胶合板、饮水机、漏电断路器等重要产品进行专项跟踪抽查;对发生过区域性产品质量警情的产品、近两年来监督抽查合格率过低的区域产品进行重点抽查;对故意制假售假的企业和连续两次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严重不合格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并实施跟踪监督抽查。截止9月,浙江省质监局共抽查10类产品1429批次,合格率为87.5%,比去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其中,插头插座和家用照明开关产品合格率为88.1%,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3、加大执法力度。在专项整治中,浙江省质监局坚持集中打击与个别查处相结合,部门间横向联动与系统内纵向联动相结合,重点查处无证生产、未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和不符合法定条件生产加工等违法行为,对明知故犯、屡教不改、顶风作案等违法行为从严执法、从快查处、从重打击。宁波市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许可利剑”行动,集中市县两级力量对安全健康类产品进行拉网式检查,出动了1574人次,检查企业985家,立案113起,查处了一批无证生产企业。温州质监部门对全市104家头盔和安全帽生产企业以及758家商店和经营户进行了全面拉网式检查,立案调查38起,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起,暂扣生产许可证13家,注销、吊销生产许可证2家,责令停产整顿和拟关停并转的企业33家。
4、加强证后监管。在许可证产品方面,浙江省质监局制定了《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监督管理规定》,并突出以现场核查的方式,组织专家对获证企业的生产条件逐一进行检查。目前浙江省质监局已完成了86家水泵、109家家用燃气灶生产企业的现场核查,对不符合发证要求的责令整改或注销许可证。在强制性认证产品方面,浙江省质监局出台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和查处的指导意见,重点组织开展电器等5大类28种强制性认证产品检查,涉及1417家企业和经销单位,立案82起。其中,玩具生产企业有400余家,经过整治,有214家生产企业取得了427张玩具3C证书,近一半企业达不到认证要求,被挡在准入门槛之外。为抓好3C认证产品关键元器件一致性问题,浙江省质监局在乐清市进行试点,对断路器产品开展认证一致性监督检查,建立了监管机构和认证机构联动的执法检查机制,提高了强制性认证有效性。
四、抓好基层,强化基础
为有效解决安全健康类产品监管范围广、任务重与质监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现实困难和矛盾,切实把从源头抓质量、从基层抓落实的工作方针落到实处,浙江省质监局在全省1558个乡镇(街道)聘请了1977名专(兼)职质监员,在各行政村、企业建立了一支18488人的协管员、质管员队伍。目前,浙江省质监局正在大力推广宁波、嘉兴等地的经验,积极推进在各中心镇和重点工业乡镇(街道)建立质监站(所),努力把质监部门的监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乡镇设立质监站主要发挥了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与乡镇质监员、村级协管员联成一体,与当地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与企业加强了联系,发挥了“联络站”的作用。二是与企业零距离接触,通过进村入户,可及时掌握大量准确可靠的信息,发挥了“情报站”的作用。三是及时了解企业的迫切需要,就地就近为企业开展信息、技术、标准和检测等多方面服务,发挥了“服务站”的作用;四是在企业集聚地,进行全程监管,反应迅速,对违法行为能快速发现、快速出击、快速处理,较好地发挥了“突击站”的作用。这项工作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在省政府最近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在全省各中心镇和重点工业乡镇(街道)设立质量安全工作站,作为各地质监部门的派出机构,并要求各地落实一批全额事业编制。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一步落实之中。 (浙江省质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