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
由浙籍科学家杨焕明教授领导的“华大基因”研究团队,在成功绘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完整黄种人基因组图谱之后(见本报10月11日报道),能否早日进行产业化推广,让更多普通百姓从中受益?今天,记者就此采访了正在深圳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华大基因”执行主任汪建教授。
汪建教授介绍,在此次黄种人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工作中,杭州“华大基因”的10多名研究人员承担并完成了其中10%的基因测序任务。
“基因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汪建说。人类基因组图谱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张解剖图”。对于个人而言,有了这张“解剖图”,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基因身份证”,上面记录着自己的遗传信息。有了它,就能知道自己今后容易患什么病,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早预防和进行个性化治疗。
汪建说,在完成基因组图谱的绘制之后,他们正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临床许可证,最快明年年初就有可能进入临床应用。杭州正是这一科研成果转化的首选之地。这意味着,浙江人将最早拥有自己的“基因身份证”。
汪建表示,之所以要率先在杭州进行产业化推广,是因为杭州目前已经成为“华大基因”最重要的成果转化基地。2005年10月,杭州“华大基因”率先在“浙二”医院推出了国内第一个基因门诊,目前该门诊累计接诊上千人次。此外,在浙江的DNA鉴定、犯罪侦查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基因技术的突飞猛进,未来几年内,绘制一张个人基因组图谱,将只需花费几周时间和数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