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璁(前排中)和印度小朋友们合影
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
临近大学毕业,同学们都在寻找各种实习的机会。浙江大学新闻学研究生卢璁则寻找了另一条路:她去印度支教2个月,体验了一次向异域传播中国文化的神奇之旅。
记者从她的支教笔记中,撷取一些精彩片断,跟读者一起分享。
印度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是个神奇的世界,由于我参加了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的印度实习项目,所以两个月前我飞到了那片充满未知的国度。
我参加的实习项目叫做“One World Project”(同一个世界),主要是在古吉拉特公共学校里教授中国文化。
说是公共学校,其实是个贵族私立学校,由巴罗达市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家族创办。学校的年级跨度特别大,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
负责接待我们的就是这个家族中的一个成员Abhilasha。她是学校的教务主任,年龄却不到30岁,是个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校领导。
印度少年热情似火
初来乍到,我就强烈感受到印度小朋友的热情。我们只要出现在学校任何一个公共场合,就会被团团围住。小朋友会问我们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充满好奇地和我们握手,并且很夸张地拿出作业本或一张白纸让我们签名。
我们上课时经常是问题还没问完,一教室的孩子都把手臂举得直直的,有些孩子更是几乎要冲到讲台上了。他们的表现欲很强,每当我举起相机,就会有一帮孩子冲到镜头前来——即使我并不是想给他们照相。
羞涩少年Dihit的留守生活
当大部分孩子都很热情的时候,碰到一个羞涩的孩子就会令人记忆深刻。Dihit就是这样一个羞涩的男孩。我开始注意Dihit是因为他忧郁的大眼睛,以及吃饭时的独来独往。后来慢慢地和Dihit攀谈起来,我才发现Dihit的英语非常好,甚至比我们这些不把英语六级当回事的人要好得多。
Dihit的妈妈在伦敦,工作是“卖食物”。他爸爸在巴罗达,但是似乎不常来看他,只是在假期的时候带他去英国看妈妈。
Abhilasha告诉我,在印度有很多像Dihit这样父母在国外工作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希望孩子接受印度文化的熏陶,所以让他们留在国内上学。
教印度孩子学写汉字
我在印度工作了近两个月,让那里的小朋友了解了中国,使他们知道了汉字“龙”,学会了用筷子,对中国充满了向往。
于是每次我们讲完课,都会有很多小朋友围过来问这问那。“嘿,中国的国鸟是什么?”“长城到底有多长呢?我想知道具体数字。”“我喜欢福娃,还有毛笔字。”“你们在中国穿旗袍吗?”……
有时我走在校园里,就会有小朋友跑过来说:“我喜欢中国。”每当这时,我就会感动于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乐于表达,也为自己所做的工作小小地骄傲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