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绍兴市教育局会同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绍兴一中举行了饮食教育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从此“食育”将和德智体教育一起,成为绍兴市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开始进入课堂,此举开了全国“食育”的先河。对此,有学生、家长表示赞成的,也有家长提出了异议,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吃下来的,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好。一位家长说,我孩子上学那么早,6点多就要出门了,哪有心思去管营养。对孩子来说,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比“食育”更重要。(10月17日《浙江日报》)
笔者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深感此时提出“食育”概念非常及时,而且将“食育”归入素质教育之列,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更见出“食育”进课堂意义重大。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刚开始时,总会遭致一些不解甚至非议,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内容,“食育”遭致一些家长的质疑并不奇怪。因为他们对为什么要在学生中开展饮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为吃什么,怎么吃,无关宏旨。
他们大大地错了。他们可能不知道,在学生中,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偏食症”、“嗜食症”、“肥胖症”、“性早熟”等现象越来越普遍,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中老年疾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2006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最近20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质一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85年到2000年,仅以中国大城市的学龄男生为例,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就从1。4%迅速攀升到17。1%,15年间翻了12倍以上。女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也从1。5%攀升到将近10%,翻了6倍以上。健康专家分析后认为,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见,对中小学生开展饮食教育势在必行。
不仅如此,教会学生吃什么,怎么吃,除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还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10月16日,是第27个世界粮食日,杭州市朝晖实验小学在学校食堂和部分学生家庭中开展了一项调查,发现1/3家庭倒掉吃不完的饭菜,学生的浪费现象更是严重。(10月17日《今日早报》)来自今年4月19日《成都晚报》上的消息更加发人深省:四川师范大学20多个学生痛心于学校食堂浪费严重,拿着摄像机、数码相机,转遍了学校的4个食堂,耗时一个多星期,真实地记录下了一百多张近百名同学浪费粮食的镜头,并将部分照片挂到网站上曝光,结果被同学指责为变态。由此可见,尽管大小学生都会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悯农诗,但在他们的人生观中并没真正确立劳动光荣、勤俭节约、浪费可耻的观念。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教育的核心是怎样看待饮食”,“懂得餐桌上的食物是怎样来的和怎样做的。”此说的真意是,家长和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各种食物的来源和制作的知识时,还应强调制作这些食物的生产和制作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食物的制作,以加深他们对“只有劳动才有收获”的体验,从而促使他们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观念,最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意义不可谓不大。
我们期待发轫于绍兴的“食育”开花结果,为有志于开展“食育”的各地中小学提供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