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8日讯
“过去,阿拉东极渔民赚来的钞票,绝大部分用在了渔船更新上。小船换大船,木质船换钢质船……渔船是现代化了,但海里的鱼越捕越少,渔民要实现增收越来越难。现在,阿拉转变发展思路,从过去投资造船变为建设现代渔业基地,走上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渔业产业化道路。”日前,记者在舟山沈家门遇到普陀东极青凌现代渔业基地董事长王岳定,他说起渔区、渔民的新变化。
王岳定是舟山东极镇青浜岛人,曾当了多年渔船老大和村干部。近年来,随着“大岛建、小岛迁”,青浜岛上的一些渔民陆续迁到沈家门、东港等城区居住。东极镇专门成立青凌海洋渔业公司,对进城渔民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老王成为公司的掌舵人。
据介绍,舟山青凌公司拥有大型钢质渔船200余艘,船老大清一色都是青浜岛人,是我市船只最多的国内捕捞渔业公司之一。“现在,青浜岛的大部分渔民在普陀城区买了房,渔船拢洋靠泊在沈家门,但由于公司在沈家门没有自己的码头和补网等场地,渔船东靠靠西靠靠,好像‘打游击’一样,给渔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王岳定说,针对这一情况,公司牵头组织80位船老大,合股投资1200万元,进城办起现代渔业基地。
青凌现代渔业基地坐落在沈家门港畔,占地1万多平方米。基地于今年7月21日挂牌运营,并成立了董事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王岳定被股东们推选为董事长。这也是我市第一家由渔民自己合资兴建的现代渔业基地。
记者在青凌现代渔业基地看到,基地的制冰厂、冷藏库、办公楼等主体工程已经竣工,一批网具库、油库及补网场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渔用码头边,渔船卸货、补给繁忙。王岳定说,截至目前,基地已投入1400多万元,除了80位船老大出资1200万元,还向银行贷了200万元。“阿拉造的渔用码头,有12艘渔船好靠泊;制冰厂日可制冰600吨;冷藏库总储藏量达到3000吨……现在,基地边建设边生产,不但为股东们服务,还为原青浜岛的所有渔船服务。”
青凌公司的200余艘渔船,大部分是拖虾船,拢洋比较集中。王岳定说,过去渔民捕来的虾,主要卖给水产企业或贩子,由于这么多渔船集中到港,交易量比较大,有时就会被杀价,渔船补给也经常成问题。“基地建成后,遇到旺汛虾产得多时,阿拉的鱼货可藏藏卖,相应提高了渔业经济效益。同时,渔船的水、油、冰等供应也有了保障。”据介绍,下步基地将建设一家水产加工厂,对渔民捕获的鱼虾进行深加工,形成一条从渔需物资供应、海洋捕捞、水产加工到产品销售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