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
一位63岁、戴着眼镜、总是喜欢站着讲课的老人,三年前退休后,主动请缨开了一门讲述奥林匹克的选修课,他的课非常火爆,有些学生甚至连名都没能报上。
前天,这位在全省首开奥林匹克文化课的宁大科技学院副教授王祖爵,从一万五千多名报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了上海区18位可口可乐奥运火炬手之一。
古希腊的神圣休战协定 293届奥运会没有中断过
“早在1908年,就有报纸提出,中国什么时候才能举办奥运会,巧的是,百年之后,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王祖爵说,更让他高兴的是,有这么多大学生,关注奥运。
能当上奥运火炬手,王祖爵说,他是被学生们给“顶”上去的。
他上课声音洪亮,被学生称为“明星教师”,学生们还主动帮他报名参加火炬手选拨,并通过学校论坛,给他拉了三万多票。
明年,当在希腊取得奥运圣火后,火炬将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回到中国,而他所要做的,是举着火炬接力,跑上200米路。
王祖爵所撰写的《瑰丽的奥林匹克文化艺术》已于今年10月出版,是文化部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织撰写的系列丛书中的一卷。
为了写这本书,他还专门跑到瑞士国际奥委会总部和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考察。
“在那里,我看到了古希腊神圣休战协定,用古希腊文刻在一块黑色的大理石上,因为这个协定,1169年历史、293届奥运会,从来没有中断过,而从1896年开始的现代奥林匹克,却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停了三届,实在太让人遗憾了。”
中国第一个奥委会委员是宁波人
谈起奥运,他就有说不完的话。昨天,他说起了几个宁波和奥运之间,鲜为人知的人物。
在中国奥运史上,有三个“第一人”是宁波人。第一位中国籍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奉化人王正廷;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领队,鄞县人沈嗣良;第一位执法奥运会决赛的中国籍主裁判,庄桥人舒鸿。
从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始,中国的媒体开始对奥运有报道。当时的《天津青年》曾提出三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有人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能有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
1922年,王正廷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成为中国第一位和远东第二位国际奥委会委员。1932年,中国才有了第一个参加了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
后来,王正廷和来自宁波鄞县的沈嗣良等人,一起筹办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1936年,王正廷和沈嗣良一起率中国第一支奥运代表团,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
五大奥运电影的榜首是《火的战车》
王祖爵说,他的课,是从文化艺术角度来解读奥林匹克的,像与奥运有关的诗歌、雕塑、影视、油画等。
他最喜欢看的电影之一,是荣登五大奥运电影榜首的《火的战车》。1981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故事根据两位运动员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运动员哈罗德·阿伯罕姆和艾里克·利都尔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奋力争先,希望一圆奥运之梦。
“电影没有仅描述体育和运动会的故事,而是在讲运动员面对压力、偏见,荣誉时的一种心理。”
王祖爵说,电影中的主人公利都尔在现实生活中,对中国的奥运还有所贡献呢。
利都尔从小在中国长大,父亲是牧师,在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他破了400米世界纪录,后来去了中国,他在天津一所学校里做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1936年,当时的中国队准备去参加柏林奥运会,利都尔全程参与了运动员队伍的组建和热身。
“他曾从日本人的枪口下救下两个八路军,最后死在了日本人的集中营。”王祖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