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3日讯
“开始还感觉挺兴奋,现在没那么激动了,倒是感觉压力不小。”昨天,在浙江大学的壮行会上,崔祥斌这样告诉记者。下个月初,这个浙大在读博士将和另外16人一起启程,赶赴南极大陆——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南极洲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而崔祥斌的考察将成为他博士毕业论文的重要部分。
“之前好像没有这样的先例。”小崔的导师田钢教授都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昨天的壮行会上,浙大党委副书记、研究生院领导、研工部领导和系里的负责人都来了,每个人都在给他打气,他面前还坐着崔祥斌的大师兄和几个师弟师妹。看得出来,每个到会的人眼神里都充满了期待,更是羡慕。
坐在桌子一角的崔祥斌显然还不能适应这样的大场面。他只用了几句简单的话来感谢师长和同学:“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我一定会做好这项任务。”
崔祥斌目前在浙大理学院地球科学系地球物理专业读博士。这一次是我国第24次南极内陆考察。11月初,这支17个男人组成的考察队队将乘坐雪龙号,从上海码头出发,越过赤道,途经澳大利亚,在澳装载补给和其他用品后,继续南行,穿过风浪大的西风带,达到南极中山站附近。“整个行程要170多天,去的路上一个月,回来路上一个月,其余时间都在南极洲上度过。”
因为所读专业,崔祥斌这一次带着很重要的任务。据他自己介绍,在考察中,他们到达中山站后,将驾驶5辆雪地车、拖载150多吨的航空煤油、科学考察设备、生活设施等物资,奔赴1300公里外的冰穹A地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项科考任务后,赶在南极气候变坏之前,撤离冰穹A地区,再行驶1300多公里,返回到中山站大本营。
而他要在中山站到冰穹A的断面及冰穹A区域进行冰雷达探测,勘察冰层、冰岩界面环境,分析冰下结构等。冰穹A区域一直被国际南极考察界认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具有的地形特征,被认为是研究南极冰盖形成与演化最理想的场所,最具潜力获取最古老冰心的钻取地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小崔在同济大学读的本科,硕士和博士都在浙大同系同专业度过。这个性格比较腼腆的纯理科学生,说自己是喜欢诗歌的文学青年,他计划着在考察途中带上一些莱蒙托夫的诗集子。而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个人任务是,要在南极大陆上给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