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热点追踪 更多
我国的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雷锋帽”潮爆 专卖网店一天收入三四万
·13岁女生的婚恋大剧
·国内代理的NUK爽身粉可上门退货 现场全价退款
·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
·浙江吹响买橘集结号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人物故事 更多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山东汉子留下什么故事
·报警台大队长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安安稳稳睡一觉
·老裁缝王小妹:眼不瞎脚能踩,就会坚持下去
·穿梭于温差50度之间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工人
·“义联”公司老总孙建宏 做人做事“义”字当头
 每日精粹 更多
·【新闻鲜晨多】11月13日:今起大量包裹进杭 收快递时不妨说声“谢谢”
·【新闻鲜晨多】11月12日:350亿元!疯狂“双11”网购节天猫再创新高
·【新闻鲜晨多】11月11日:“双11”来临 支付宝交易额第55秒突破1亿
 健康预防保健养生咨询
·近期看病有30多项费用可减免
·男性时尚生活健康陷阱
·男性杂志《本色》在线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相约画乡迎新春
相约画乡迎新春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四季青大采购
四季青大采购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2户人家数百年共居一屋 余家大屋书写菇民传奇

大屋里弄间偶有妇女挑着菌棒经过。

   浙江在线10月30日讯 又到了大规模种植香菇的季节,浙西、浙南山区种香菇的人们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种植、采割、烘焙,接下来直到冬天,他们都将很忙碌。

  人工种植、收获香菇,并不是这些年才有的新事物。早在几百年前,丽水龙泉等地便有了大批依靠种菇生活的人们。“枫树落叶,夫妻分别;枫树抽芽,丈夫回家。”流传在当地的这句俗语,便生动反映了菇民们这种候鸟般的生活。近日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龙泉龙南乡杨山头村一座数百年历史的老房子,便是菇民生活的见证。龙泉青瓷博物馆书记钟琦说,这是典型的依据浙南菇民传统生活习惯演化出来的民居结构。踏进这座老房子,就等于跨进了古老菇民鲜为人知的世界。

  直到现在,这座老房子仍然发挥着作用,居住在那儿的菇民们,男劳力远赴外省深山老林种香菇,留下看家守园的则是老弱妇幼。

  42户人家共居一屋

  丽水的龙泉、庆元、景宁一带是中国香菇栽培的发源地。杨山头村正位于三地交界处,村子里几乎所有人都世代以外出种香菇为生。

  杨山头村的这幢老屋叫余家大屋,房主都姓余。房子最初建造时间已无人清楚,最后一次重修是在乾隆年间。余家大屋面积不大,却被均匀地分成了42户,大屋里有28条弄,两个天井,一个中堂。屋里的弄特别小,一个稍胖的成年人都很难顺利通过。

  这里每户人家的面积很小,户型一样,一楼除了厨房、卧室外,还有一间用于会客和吃饭。楼上一间卧室,一间储物,每间面积不到10平方,大部分房间光线都很暗。

  在大屋大门进去左手边,原先有一个木制水槽,能供大屋里40多户100多人的生活用水。

  大屋结构只为“防”

  余家大屋为什么将这么多户人家建在一起?房子里的弄堂为什么这么狭窄?

  菇民们世代都过着半年在家干农活,半年深山居菇寮的生活。钟琦说,菇民们外出种香菇后,看家守园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留在家里的老弱妇幼身上,房屋的结构主要是为了防盗。

  这么多户人家建在一起,相互间方便联系,一旦有陌生人进入到大屋,整个屋里的人都知道。而且邻里之间相隔的都是板壁,隔音效果差,一旦隔壁有什么声响,邻里之间就能互相听到。

  大屋里小弄遍布像迷宫,而且弄特别小,主要也是为了防盗,坏人进来后,不容易逃脱。

  钟琦说,余家大屋的结构根本不同于中国传统民居几进几院的结构,十分独特。这种房屋结构也只有在龙泉、庆元、景宁一带菇民中存在,现如今像余家大屋这样保存完整、面积如此大、户数这么多的房子,十分罕见。这是当地香菇文化很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菇民”群体正在消逝

  今年77岁的余马生就出生在余家大屋里,他儿子、孙子也曾生活在这里。老余说,除了屋顶的瓦片和部分板壁换过,这么多年来,老屋没变过。

  老余家也是世代在安徽、江西等省种香菇为生。他在14岁那年,曾随兄长一同去江西,成为菇民中的一员。老余说,那时没有汽车,出门全靠一双脚,一路上要穿破好几双草鞋。为此,出门前,家家户户都会做大量麻糍。原因是麻糍冷后变得比较坚硬,方便携带,不容易变质,在路上用火一烤,又很快变软。

  如今老余已外出种香菇50多年。他的3个儿子也种过香菇。近年来,因为各地加大了环保力度,老余的儿子们开始逐步改变谋生手段,有的在家乡种起了袋料香菇,有的则外出打工。

  菇民有自己的独特语言

  在过去,龙庆景三县菇民将种香菇视为谋生特技,规定不准将技术外传,在家庭内亦规定“传媳不传女”。一旦有谁将技术外泄,必将遭到菇民们的严厉惩处。而为了防止技术外泄,菇民们一上菇场就用另外一种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叫“山寮白”,是一种纯行业语言,除菇民外,其他人包括亲戚朋友也听不懂。

  如今,大屋里的人纷纷外出经商、打工谋生,如今住在这里的只有10几户。菇民们传统生活的方式正渐渐消失,而“山寮白”几乎也没什么人会说了。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