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源头监管,台州市始终把食品小作坊整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加强领导,理清思路,开展调研,制定方案,宣传典型和“六查六看”等多项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整合取证,创新模式。一是“专业合作,行业自律”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如仙居县建立米索面合作社,以“五个统一”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集中区域,规模加工”模式。建立加工专业园区,引导加工户入园区。如温岭市建立水产品加工专业园区,实现水产品加工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三是“股份联合,以大带小”模式。以股份联合的形式,吸引小作坊加盟合作,做强做大食品加工企业。如玉环县在取缔了70多家无证无照豆制品企业后,以股份制方式组建了三家规模较大的豆制品企业,促进豆制品加工业规范有序发展。四是“龙头带动,集约经营”模式。如天台县以3家茶叶龙头企业,带动7个种植基地,联动1000多家茶农,对茶叶小企业小作坊有效整合,改变以前由茶农自种自制自销的局面。
(二)政策扶持,提供保障。针对食品小作坊低、散、小的现状,市局一方面加大技术帮扶力度,上门免费咨询,减免取证费用。另一方面,积极向当地政府建议,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临海市对取得QS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奖励2万元,天台县对取证的食品生产小企业奖励3万元,仙居县对取证企业每家给予1万元的专项补助,温岭市石塘镇、松门镇分别征地62亩和10亩建立水产品集中加工场,玉环县对整合后的3家豆制品企业补助60万元。
(三)打造品牌,促进发展。在整治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打造品牌。如仙居马坎头米面制品合作社,在质监部门的帮助下,树立了“仙瀑”品牌,使合作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合作社个体与整体共赢。玉环一企业投资200多万元,成立玉环县天天鲜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日产能力达5吨(以干黄豆计)的生产线,其豆制品被准予在全县定点挂牌销售、亮证经营,该品牌的豆制品成为该县豆制品市场主流品牌。
(四)严厉打击,依法查处。通过整治,提升了一批生产条件较好的小作坊,保障了市场供给。在此基础上,加大查处力度,坚持每周二次执法行动,统一调配全市执法力量,适时开展部门联合执法,集中打击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同时,针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机动执法。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3000人次,立案459起,拟移送相关部门252起。整治期间,市局还认真应对突发性事件,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提高整治社会效果。如在集中查封29家蛋制品小作坊后,社会反响较大。针对这一突发情况,市局积极研究对策,采取了五条应对措施,及时平息了事态,既化解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又营造了良好的整治工作外部环境。
(五)健全机制,注重长效。一是建立基层质监网络。制定《台州市基层质监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设立基层质监站所。二是落实监管责任。把食品质量安全纳入政府考核体系,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使监管责任落实到乡镇,延伸到村。三是推行分片定责制。在全市系统,实施了以“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分片定责监管制。四是进一步完善许可证管理,规范许可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的通知》等三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许可证工作要求和证后监管职责。五是建立市级监督抽查制度,及早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预防和遏制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六是完善食品应急反应体系。出台了《台州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突发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反应预案》,提高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指挥、综合协调和快速反应能力。七是推进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以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为核心,以完善检测手段,提升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为重点,积极推进全市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八是建立食品企业信用体系。进一步摸索信用体系建设的框架、范围、评价制度、验收办法及奖惩措施等,努力构建具有台州特色的食品生产企业信用体系。
(台州市质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