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2日开始,杭州长河高级中学46名来自城市的高二学生背上行囊,分别跟着26名同龄宏志生,前往桐庐、淳安、临安、建德、富阳、余杭等地的家乡,并一起生活、劳动一周。10月6日,他们回来了,5天艰苦的农村生活体验让他们收获了别样的精彩。该校计划让城市学生在校三年内,有三周时间到农村的宏志生家庭中体验生活。近日,该校邀请了多名教育界人士探讨新上山下乡的实验成果,专家们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提出在中学教学内容上增设“上山下乡课”等大胆建议。(10月6日、11日、23日《钱江晚报》)
我注意到,在专家们纷纷对此表示肯定的同时,诸多家长明确表示不愿孩子迈出家门,理由是,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反正儿子将来也不可能去种田,学农有什么用?简直浪费时间。还有许多学生也不愿去,原因就是吃不了苦。由此看来,中学开设“上山下乡课”的建议阻力不小,惟其如此,我才越发觉得有开设的 必要。
诚然,现在的学生去学农并不是为了去做一个农民,这与当年知青上山下乡不是同一个概念,事实上,短短几天时间,他们也不可能学到多少农业生产的知识,即使学了也没多大用,其意义不在此,而是在于通过劳动,让他们感知劳动的艰辛,农村的落后,农民的艰苦,在触摸底层生活的过程中,懂得感恩,学会怎么样做人,即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做一个胸怀天下苍生的人,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长河高级中学校长陈立群说得好:“我们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为具有宏伟志向的宏志生。最佳途径就是让农村、农民和农业成为城市学生的‘德育导师’。”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又都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身上集中了太多的毛病,对此,人们已经讲得够多了。日前,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发布了题为《中国的自我一代》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独生子女的通病:“中国的年轻一代(主要指中国城市年轻人)是‘自我中心’的一代,他们喝星巴克咖啡,沉迷于写博客,享受几代人创造的经济奇迹,却很少关心政治,只注重自身既得利益。”听听杭城某重点高中高一学生的说法:“老妈倒是挺想我去农村锻炼锻炼的,可是她也不想想去那里有啥意思?既没电视又没电脑,多无聊呀。我难得有个假期还要去干农活,太辛苦了吧。”还说:“乡下虫子很多的,我最怕蚊子了,简直到了过敏的程度”。试想,连蚊子都怕得要命的人怎么可能成长为改造社会、改造生活的合格公民。
由此我想到了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其目的是“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当初,陶先生实行生活教育时,独生子女时代尚未到来,应试教育也未见盛行,他是基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才确立了生活教育的理想,事实证明,他的生活教育实践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今提倡生活教育,让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们上山下乡,体验一下农村生活,感受一下农业劳动,就具有了另一层意义,即必将有助于他们思想品质的改造,克服独生子女危机,促使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如此说来,中学开设“上山下乡课”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