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热点追踪 更多
我国的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雷锋帽”潮爆 专卖网店一天收入三四万
·13岁女生的婚恋大剧
·国内代理的NUK爽身粉可上门退货 现场全价退款
·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
·浙江吹响买橘集结号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人物故事 更多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山东汉子留下什么故事
·报警台大队长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安安稳稳睡一觉
·老裁缝王小妹:眼不瞎脚能踩,就会坚持下去
·穿梭于温差50度之间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工人
·“义联”公司老总孙建宏 做人做事“义”字当头
 每日精粹 更多
·【新闻鲜晨多】11月13日:今起大量包裹进杭 收快递时不妨说声“谢谢”
·【新闻鲜晨多】11月12日:350亿元!疯狂“双11”网购节天猫再创新高
·【新闻鲜晨多】11月11日:“双11”来临 支付宝交易额第55秒突破1亿
 健康预防保健养生咨询
·近期看病有30多项费用可减免
·男性时尚生活健康陷阱
·男性杂志《本色》在线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相约画乡迎新春
相约画乡迎新春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四季青大采购
四季青大采购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小小白兰花背后故事:城市"送香人" 冷暖谁相知

  林云龙摄

   浙江在线11月06日讯 她们是城市的“送香人”,你不止一次看到或碰到过——穿梭于马路街头,挨车叫卖香味浓郁的白兰花。

  她们每天步行工作10余小时,腰酸背痛脚冒泡是再平常不过的,危险也时时潜伏她们身旁。她们心中的希望简单又朴实:夜间回家时,所剩的花越少越好。

  连日来,本报记者伴着这群城市“送香人”,亲历卖花的酸甜,倾听背后的故事。

  脚上密密麻麻都是水泡

  10月21日下午4点,第一次接触卖白兰花的山东人谭大姐。市区某马路路口,她熟练地在停靠的汽车前来回穿梭。

  她左手捧着装在饭盒里的白兰花,右手还拎上几朵,边走边喊,“白兰花呦,白兰花!”这时,一辆小车打开了窗户,谭大姐快步走上前,面带微笑地问:老板,白兰花要吗,1块钱3朵。随后又马上补上一句:挂在车里很香,很提神的。

  一辆接一辆的车子停靠在马路口,大多数车主摇头、挥手拒绝。“生意不好时,我老生自己的气,骂自己没用。”前些天,台风来的时候,一天能卖完的花她足足卖了3天。“当时真想把花扔了,不干了。”谭大姐说。

  抱怨归抱怨,谭大姐给自己制订了一张工作时间表:早上8点到11点半,下午3点半到晚上10点半左右。

  持续的行走让她的双脚饱受煎熬。谭大姐走路的时候,总是脚跟先着地。原来,她脚尖处已密密麻麻长满了水泡,有些部位已经脱皮,而她的左脚踝上还贴着一张伤筋膏药。

  “右背也有点疼。”谭大姐有些痛苦地举了举右臂,左手伸过去轻揉几下:这只手拎花的时间太长,可能扭伤了。

  茶水充饥,单衣御寒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阖家休息时间。

  在灯光的映衬下,穿梭于川流不息车群中的谭大姐显得格外突兀。谭大姐没空搭理我,根据经验,晚上9点半前是生意最好的时段。

  闲聊中,我无意中得知,谭大姐晚饭还没吃。

  “不会天天如此吧?”我有些不安地问。谭大姐笑着点点头。仔细看,我发现她的脸色苍白,没有血色。

  “没时间吃饭,都已经习惯了。”她说,实在不行就喝点水算是充饥。说着,她拿起放在身旁的茶水喝上了一小口——茶水是她在家里灌好后带来的。“以前觉得太胖想减肥,现在就不用减了。”她的话让我辛酸。

  深秋的夜晚,气温比白天低上很多。一股冷风吹来,穿了两件衣服的我,感到阵阵寒意。谭大姐下意识地搓了搓手臂——她身上只穿了一件薄毛衣。“穿太多,白天受不了。”她说,晚上温度低,但只要不停走,就不会太冷。“而且穿少一点,逼着自己不要偷懒。”

  晚上10点半了,这本是谭大姐下班时间,但她似乎并无去意。她拿出一天的“营业额”点了点,总共57元。“要比平日少10多元钱呢,我想凑到60元钱再回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车辆渐稀,到深夜11点20分,谭大姐只多卖了2元钱。

  “希望明天能好些吧。”她骑上自行车一路往南,消失在了漆黑的夜幕中。

  白兰花背后的家庭重担

  “得快点走,否则就进不到花了。”两天后的中午,我随谭大姐来到了体育场路花市进货。

  谭大姐先要了2斤白兰花,后来想了想又加了半斤。谭大姐说,天气转凉,白兰花花期就快过了,她希望趁着最后几天多赚点。“花期过后,就只能去餐馆打工了。”谭大姐有些失落,那里没卖花赚得多。

  回家的路上,谭大姐跟我谈起了她的家事。谭大姐家以前条件不错。6年前,儿子出了车祸,撞伤了大腿,经济状况开始急转直下。为了照看儿子,不仅家中的小店被迫关门,而且用在治病上的钱,前前后后花掉10多万,现在还欠着2万多元的外债。更为艰难的是,她的丈夫患有糖尿病,上面还有两老需要赡养,家里的重担几乎落在了谭大姐一个女人的肩上。

  辛苦归辛苦,卖白兰花多少能带给谭大姐些许欣慰:一个月能攒下千把元钱,都寄回了老家。

  卖花“候鸟”随花期而动

  奔波在市区马路街口的卖花者中,几乎都是妇女、老人,她们的年龄在40岁到80岁之间,人数至少在40人以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群体。这些人中以杭州本地人为主,占8成以上,时间长的卖花已有10多年了。

  她们活跃的地盘在延安路、体育场路、天目山路、西湖大道、中河路等市区主要路段路口,以中河高架下各路口为盛。她们每人把持一个路口,互不干涉,相互之间也并不熟知。

  她们的家庭条件多半比较拮据,卖白兰花是她们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白兰花也非天天可卖,她们每年都随花期而动。5月初到11月中旬,她们开始忙碌。每到这个时候,供货商会提前给她们打电话。每天上午进货,下午晚上卖花。

  正常的话,她们一天纯利润有五六十元钱,但按每天工作10小时来算,她们每小时的收入不过5元钱而已。

  花期过后,她们又会各干各的事。但次年的5月份,她们又会重新活跃起来。

  交警无奈:赶也赶不走

  “这个老婆婆又在马路上卖花了,危险啊。”前天下午3点左右,杭州中河高架下某路口,几位环卫工人又看到了卖白兰花的老人。

  高架下,60多岁的老婆婆穿行在车流中,在由南向北的车流中兜售白兰花。她由前往后,娴熟地在窄缝中叫卖。直行车道已经变绿灯,可能是做生意太过“投入”了,后面一辆突然启动的小车把老婆婆吓了一跳。她迈着小步,钻过汽车间的缝隙,小跑到路旁的绿化带上。

  其实,在机动车道上卖花,每一个卖花者心中都知道危险。“还不是为了生活。”老婆婆把脖子上挂的玉佩掏出来给记者看:“它会保佑我的。”

  路口卖花的危险,交警有一肚子话要说。执勤的孙警官告诉记者,有次,老婆婆可能没注意右转弯绿灯已亮,跑向右转弯道,险些被撞,幸被他及时叫住。

  “我们也知道,她们的生活比较贫困,赚点钱不容易。”孙警官说,但在车流中卖花,既妨碍交通又容易发生意外,交警看到了一般是要劝阻的。但劝吧,她们不听,赶赶吧,确实于心不忍,而且很快又回来了。

  但是在马路上卖花毕竟不安全,不管不行。交警说,要让卖花的老婆婆离开车道,最好的办法是没收她们的白兰花。“但我们没有这个权利。”孙警官说,而且我们也不敢去驱赶她们。“她们看到我们一紧张就跑,很容易出事故。”

  交警目前采取的办法就是进行劝导,但似乎“效果并不明显”。

  “商场门口、公交站点、马路人行道这些人群密集处,不都可以成为她们的经营场所吗。”交警部门想通过本报呼吁,希望卖花者们离开机动车道,这不仅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

  交警无奈,过路的司机也矛盾,这花买还是不买,也是个两难选择。网上有针锋相对的两派观点:买她们的花似乎在纵容更多的人进入车道,不买她们的花,有时又实在过意不去。对此,你怎么看,有何好的建议解决这一“老大难”呢。请致电本报互动热线96068或登录钱报网络版(http://qb.zjol.com.cn),谈谈你的想法吧。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