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超级入侵”的两大“武器”
由于B型烟粉虱近年来陆续入侵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片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其超级入侵本能的奥秘。但各国科学家一直都没有找到答案,有的只好放弃研究。
2002年,浙大昆虫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同行等合作开展研究。刘树生等通过长期研究发现,B型烟粉虱之所以能让成片的农作物绝收,因为它有两大“武器”:一方面利用交配行为入侵,让土著烟粉虱绝种;另一方面与病毒强强联合,既加快自身的繁殖,又加速植物病毒病的流行。
课题组观察发现,当两只雌雄B型烟粉虱独处时,72小时内只交配6次,但当加入一只雄性土著烟粉虱时,它们之间的交配次数提高到9次,相反把一只雄性B型烟粉虱加入到一对土著烟粉虱中,虽然雄性的B型烟粉虱不与土著烟粉虱完成交配,但它会不断发出求爱信息,甚至是直接干扰土著烟粉虱雌雄间完成交配。土著烟粉虱的交配次数减少到2-3次,因此当B型烟粉虱入侵后,与土著烟粉虱共存时,其雌雄间的交配频率迅速增加,卵子受精率提高,后代雌性个体比例由独处时的约60%提升到70-80%,种群增长加快;而土著烟粉虱不仅交配频率下降,后代雌性比由独处时的约50%下降到20-40%,种群增长受到严重压制。
刘树生说,由于这种求偶互作在B型烟粉虱与土著烟粉虱之间的作用是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他们将这一行为机制称之为“非对称交配互作”。刘树生说,这一发现揭示了动物入侵的一个极具威力的行为机制,这种机制是入侵者的一种重要内在潜能,当入侵者到达新地域与土著近缘生物共存产生互作,激发这一潜能迅速发挥作用,驱动其入侵和对土著生物的取代过程。这一发现破解了B型烟粉虱入侵的一个关键机制,为解释该害虫的广泛入侵并取代土著烟粉虱的现象和规律,以及对其进一步入侵和地域扩张的预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就是今天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内容。
课题组在研究中还发现,B型烟粉虱与它所传播的植物双生病毒(对植物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病毒)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利于B型烟粉虱的繁殖入侵,又加速了病毒病的流行。课题组发现B型烟粉虱吃了带病毒的烟草植株后,其生殖力提高11-17倍,成虫寿命延长5-6倍,8个星期后B型烟粉虱的数量就提高了2-13倍,本地烟粉虱则不能从病毒中获利。并且经B型烟粉虱传播后,植物双生病毒的“毒性”也越来越强。
在这两大入侵机制的共同作用下,B型烟粉虱种群迅速扩大,而对农作物危害不大的土著烟粉虱种群迅速减少直至灭绝,就一点都不值得奇怪了。
“超级害虫”的奥秘是怎样被揭开的
刘树生的一位邻居曾到他的实验室参观,看到他在摆弄植物和试管,对他开玩笑:“你是个大教授啦,可是你做的事也没什么特别嘛。”刘树生笑着说,你隔壁的裁缝每天用尺子量来量去做衣服,一件衣服只能赚几十元钱,巴黎的时装设计师也一样用尺子量来量去,做出的衣服要几万、几十万元一件。关键是不一样的思想。
刘树生,首位获得“昆虫学杰出成就奖”荣誉的中国昆虫学家,做出来的真是一件件“巴黎时装”。
国外有科学家在研究时,也想通过观察烟粉虱的行为找出B型烟粉虱的入侵机制,但他们采用显微镜观察,把烟粉虱的活动限制在很小的范围,改变了它们的生活习惯,结果没有能揭示B型烟粉虱入侵的奥秘。
我们在浙大昆虫科学研究所一间恒温的实验室里看到,生长着烟粉虱的叶子被一个网状的装置固定住,一台台微型摄像机正对着生活在一片片叶子上的烟粉虱拍摄。
刘树生发明的这套独特的录像系统,既完全尊重了烟粉虱的生活习惯,又把烟粉虱每天24小时的一举一动完全记录下来,详细观察到烟粉虱在植物上的活动、求偶交配行为以及B型烟粉虱与土著烟粉虱之间的求偶相互作用。
在摄像机的小屏幕上,我们看到一只只烟粉虱正在叶子上自由自在地活动、吃东西、交配。刘树生介绍说,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每一步、每一个做法并不高深,有些小聪明的人可能都会想到。
但正是这些“小聪明”整合起来创新出了被《科学》杂志看中的大发现。
在实验室的冰箱里,冷藏着几十个装着烟粉虱样本的试管。科研人员告诉我们,每根试管里都有几百只烟粉虱,都是今年从浙江各地采集来的烟粉虱样品,还没来得及鉴别它们到底是入侵的烟粉虱还是本地种。在1995至2006年的10多年时间里,课题组成员在中国浙江、澳大利亚昆士兰共40多个地点进行野外系统采样调查,每年在9至11月,要采集上万只烟粉虱,一年要鉴别数千头。
烟粉虱非常小,即使放大了55倍,记者也看不出B型烟粉虱与土著烟粉虱的差别,它们从外表形态上来看一模一样。科研人员告诉记者,用肉眼观察,他们也分辨不出B型烟粉虱与土著烟粉虱的区别,就是在显微镜下,他们的外形也是一样。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的B型烟粉虱还会有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同一母亲产的卵,产在一片光滑的叶子上,“宝宝”长大后身体是光滑的,而产在长毛的叶片上的卵孵化出的B型烟粉虱也会长一身毛。在研究前,他们要用分子标记也就是通过昆虫的DNA来鉴别出B型烟粉虱和土著烟粉虱。
在实验室的一角,整整齐齐码放着四五百盒录像带。刘树生告诉我们,为了获得详尽的行为学数据,课题组用10台摄像机共对1060头烟粉虱做了两万多小时的录像观察。把烟粉虱每天的行为录下来只是第一步,还要对每盘录像带进行观察、分析,然后应用图像处理软件和监视器,详细记录和分析这些昆虫的各种行为。统计出烟粉虱每天的交配次数、繁殖的数量,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都“叫苦”:每天看昆虫交配,眼睛都看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