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厕所平粮价
差点被绑架
——两个人的回忆
据陈福林回忆,当时的上羊市街居委会很大,北到清泰路,西到中山中路,东到凤山门,是后来13个派出所的范围。
居委会成立后,他们经常组织义务劳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看到辖区的公共卫生设施比较差,就组织人员建了两个露天公共厕所。
不过最让陈福林和陈道彰印象深刻的事,还是因为合作社平价供应粮食,陈福林差点被商贩绑架。
上羊市街居委会和第二消费合作社其实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不像现在的社区工作内容分得比较细。由于解放初期粮食供应紧张,他们从中国粮食公司浙江省分公司提粮,以每升低于市场价一分钱出售,这影响了私人摊贩的生意,让他们很不满。
一次,商贩们借机闹事,包围了设在西牌楼小学会场的供应点。陈福林作为领导,前去解决争端。
“没想到我一过去,他们就叫着‘经理来了,经理来了!’要把我抓起来。”陈福林回忆说,“幸亏当时我带了个警卫过去。”
这时,陈福林老人家又站起来,拍了拍桌子,模仿警卫员拿枪的姿势,说:“警卫员朝天放了一枪说:‘你们谁敢乱来?!’”
一场危机终于被化解,问题也得到了合理的解决。
据陈道彰回忆,在居委会成立的18个月时间里,他们组织并管理了6个粮食供应点,一个粮食专业加工点,一个年糕加工点。
在陈福林离开居委会后,后一任的主任依然是大家选举产生,当选的主任在居委会群众中也很有威信,“那是一个和我爸爸一辈的老同志。”陈福林充满了感慨。
●记者手记
寻人
生活真是充满奇迹。
自11月8日本报公布征集证人消息后,我们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期待,茫茫人海中,我们还能再找到50多年前,杭州第一居委会的当事人和知情者吗?
短短两天时间,在热心读者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不仅找到了他们,而且在早报记者的牵线搭桥下,两位老人的手再一次握在了一起。
这次寻找不仅使上羊市街居委会离新中国“第一居委会”更近了一步,而且让两位失去联系的老友重温他们的流金岁月。望着老人被重逢的幸福点亮的脸庞,我们不禁要说,再一次感谢您,我们热心的读者。
11月8日,读者余先生第一个打进本报热线,他告诉记者,小时侯他住在羊市街附近的郭东园巷。他建议,如果要找当时的见证人,应该找当时的老居民。火车城站广场扩建后,那一带居民都已搬迁。主要分布在钱江三桥和杭州农药厂两个地段的小区。
翁礼亮老先生也致电本报,告诉记者,他的姐姐曾经当过上羊市街居委会干部,估计能提供一点线索。
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本报记者兵分几路,一路去户籍管理部门查询。另一路记者深入袁井巷社区(原上羊市街的一部分管辖地)寻找一切可能的线索。走访了一天,终于有了收获。一位叫沈群的市民告诉我们,她是当时陈福林邻居的女儿,她记得陈福林是个三轮车夫。
据前方记者查到的资料,5位证人中只有陈福林最年轻,建议把搜索的范围缩小到陈福林一人。但仅此一人,在杭州也有20多个同名的。
昨天,记者在紫阳社区提供的一份居民登记本上惊奇地发现,有陈福林的居民记录。记者立马根据记录的生日查找,发现这位现在居住在小剪刀弄的陈福林很可能就是当时的居委会主任,便马不停蹄,一路奔过去,上午10点,在紫阳社区的棋牌室,记者见到了陈福林老人,并听他亲口确认自己就是本报寻找的上羊市街居委会主任。巧合的是,本报另一路从社区入手展开寻找的记者在陈福林夫人的带领下,也在5分钟后到达——“胜利会师”了!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下午3点,本报热线接到了陈田玉女士的电话。她说,她的爸爸就是副主任陈道彰老人家。其实他昨天就看到本报寻人的消息,但是因为他行事低调,做了多次思想工作以后,老人才答应拨通本报电话。
至此,史料上记载的5位当事人中的两人,终于浮出水面。在此,本报也向大力支持我们的社区、公安局、热心读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