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亿中国人的期盼中,北京2008奥运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能亲眼目睹这样的盛会是幸运的。如果还能直接参与奥运的建设,并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融入其中,那将是毕生的荣耀。然而,这份殊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机会获得的。可我眼前这位文雅帅气的温州青年——张文海却凭借自己多年从艺的实践经验,成了北京2008奥运会期间残奥会闭幕式的主创人员之一。
推荐阅读
扎实推进“两创”战略在温州的实践
温州地下可能有铜矿(图)
中型客车一律使用“黄牌照”
施工扰民补偿邻里五万六
温商这回准备“飞天”(图)
温州两人成为首批物业管理师
2007年4月10日,张文海走进了位于北京北四环,那座既神秘又庄严的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大楼,开始了他为奥运工作的光荣的第一天。这么一个直接面对奥运、亲身参与奥运的机会,不仅是张文海个人的荣幸,也是我们所有温州人的荣幸。
其实,在温州人的印象中,张文海并不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陌生人。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温州人,自小就与舞蹈艺术结缘,曾就读于温州少年艺术学校,之后他延续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不断求学、实践,辗转各地。如今,张文海是北京舞蹈学院的一名青年骨干教师,硕士研究生。
2007年3月底,张文海接到北京奥组委的通知,邀请他参加第13届北京残奥会闭幕式的创意及导演工作。这样的意外与惊喜,使张文海自觉肩上有一种突如其来的压力。根据奥组委的要求,每位受聘人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创意策划工作,因为这是核心任务,而且在此工作期间,人人都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有关奥运会开闭幕式表演的任何消息。因此,在封闭式的工作环境中,张文海要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放弃自己的一切,包括单位的工作、社会活动以及私人空间。可以说,参与奥运是张文海在艺术上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北京舞蹈学院的支持与配合下,张文海安排好学校工作及一切社会事务。于2007年4月10日,他走进了位于北京北四环,那座既神秘又庄严的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大楼,开始了他为奥运工作的光荣的第一天。
众所周知,2008年的残奥会闭幕式是北京奥运会四个仪式(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的最后一个仪式。它启动最晚,但也备受关注。那么,该如何划好2008北京奥运会的圆满句号呢?据张文海描述,整个核心创意团队包括他在内从最初的三五个人起就开始建立,几个人从零开始,在总导演张艺谋、张纪纲的领导下没日没夜地研究、讨论闭幕式的方案。每天的繁忙工作从上午9时准时拉开序幕,唯一“休闲”片刻的是中午楼下的一杯咖啡提提神,或者办公室地上简单地铺一张草席打个盹,至于晚上何时收工就说不准了。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残奥会闭幕式的创意团队,在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如今,该团队已有12个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级人才和专业精英。张文海说:“平日里,大家常为了某点创意突破而兴奋得像个孩子上蹿下跳,也常因没有更好的方案而苦恼得面对而坐却一言不发几小时。我们每天都在寻求让世界意想不到新突破、新理念;哪怕一点点,哪怕先是艺术“泡沫”,因为好的创意就来源于异想天开。产生在大家敞开心扉的你来我往的交流。因此,每天看似海阔天空的‘神侃’,却使我们无时无刻不将神经处于高度敏锐状态,强迫自己的思维在不断地准确判断中创新。大家时常还会为了一个问题而意见相左,甚至争执得面红耳赤。但大家都很理解这种情况,因为讨论方案时,我们的心里没有生活中的彼此和你我,脑海里惟有‘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在萦绕。”私底下,他们相处得似家人般亲切,如谁生日呀、结婚呀,生病了,大家都会送上温馨的祝福和问候。
集体的智慧使残奥会闭幕式的整体创意在不断创新、突破中迈进。由于这算是目前国家的最高机密之一,所以张文海也不方便透露更多的信息。但他表示残奥会闭幕式的整体创意方案已在国庆前夕向北京奥组委进行了汇报,领导对此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对张文海和同伴们半年来辛勤工作的最高安慰。同时,他们也因此有了一个难得的国庆长假的休整机会。但假后又要紧张准备在十月底之前向国际残奥委会汇报最终创意方案,通过后就要进入实战排练了。应该说,还有更大的辛苦在等待着他们。
张文海自信地说:“2008年9月17日晚上,世界近40亿人民将看到一台高贵、新颖、印象深刻的残奥会闭幕式,一定为北京2008奥运画好圆满句号……”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