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米塑
浙江在线11月12日讯
春天,一场诗意的耕种,在浙江农村播下文化的种子;秋天,一场盛情的汇演,收获和展示了农民兄弟“种文化”的精彩果实。
昨天,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广电集团、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首届农民“种文化”百村赛颁奖仪式暨秋收庆典在吴山广场激情上演。一场古新交融、土洋荟萃的乡土文化大餐张扬着浙江农民的文化张力和创造力,冲击着都市人的视野和想象力,把浙江农民“种文化”活动推向高潮。
农民朋友彰显文化自信
昨天,吴山广场成了一个喜庆欢腾、热闹非凡的乡土文化的“晒谷场”。来自浙江13个村庄的数百位农民,放下锄头,拿起道具,换上绚丽的演出盛装,从文化的看客成为主角。众多的杭州市民汇聚广场,争睹这一不同凡响的文化盛事。
丰收的庆典,在安吉马家弄村80人气势磅礴的威风锣鼓中,敲响了喜庆的鼓点。而临安朱村的青龙和金狮腾挪闪跃为“种文化”祈福,突然龙嘴中喷出紫色烟雾,引来观众们掌声阵阵。
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传统文化之脉在绵延、闪光。绍兴兰亭村的姑娘们自称“俏农民”,她们一身斯文的白领打扮,朗朗诵起诗歌,村里的书法家在一旁泼墨挥毫,写下曲水流觞的文脉悠扬。而新昌上道地村的“武师”们带来了地道的武术表演,拳来腿往,霍霍生风,将武术精神和人文精神合二为一。“省农民戏曲PK赛”胜出的三对选手,唱起缠绵的《十八里相送》,传递着传统曲艺之魅力。
秋收庆典浓缩了精彩乡土文化样本,观众们也被农民兄弟的文化自信和蓬勃欢悦的精神风貌感染,喝彩声阵阵响起。
“种文化”走向未来
今年元宵节,“种文化”这个新名词诞生了。临安、嘉善、新昌、临海四个县的8个村庄向全省农民发出了“种文化”的倡议,在浙江日报集团和社会各界的推促下,一种崭新的乡土文化生产、推广方式发芽了。
千百年来种惯了庄稼的农民,高高兴兴地“种”起了文化。他们唱田歌、说道情、演越剧、讲故事、打腰鼓、跳街舞、比武艺、赛球技……9个多月中,“种文化”的新浪潮席卷了全省61个县的115个村庄,农民兄弟用“十八般文艺”加入到“种文化”百村赛中。
“种文化”激活了沉淀在时间深处的乡土文化,珍贵的传统文化之脉,由此重生而辉煌。而时尚文化这一“城里的月光”也照向乡村,与乡土文化融合。在社会各界的浇灌培育下,乡村新文化花开灿烂,硕果满枝。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一再聚焦浙江农民富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创举。
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种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播和培育的创意方式,是一种积极、明亮的文化心态,它的成长会带来整个社会文化提升的良性循环。
在丰收的庆典上,投身“种文化”百村赛的农民们收获了鼓励和欢乐。“百村赛”的各大奖项揭晓:95个村庄获得“群芳奖”,20个村庄获得“双十佳村”,16位农民兄弟获得“能手奖”,48个市(县、区)宣传部和13个市(县、区)宣传部分别获得“组织工作奖”和“组织工作创意奖”。
“去年我们生活奔小康,今年种文化结了果,文化生活也在奔小康……”德清洋北村村民集体创作、表演的歌曲《快乐奔小康》,唱出浙江农民“种文化”收获的喜悦之情。
身披888片桑叶的德清金鹅山村的桑叶龙游走舞台,口吐五色蚕丝,千里伏脉,奔向未来。在吴山的天风里,更多的文化种子播洒到广袤的浙江大地上,洒播到更远的地方,为浙江乡土文化这本厚厚的大书再添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