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超级无敌海景房”
外来人员不允许进入科考船,崔祥斌给记者借来“临时参观证”。走上“雪龙”号,一路遇到的科考队员们都在忙着来回搬运行李,机械师傅还在为科考船做最后的整修和检查。
登记后,崔祥斌领到了自己的房间钥匙。沿着陡峭的阶梯,记者随他来到三楼329室。推开房门,里面有3张床,还有一张写字桌,居室右边有一个独立的洗手间。写字桌上方的窗户正对着科考船前行的方向,望出去一片湛蓝。“这可是超级无敌海景房!”有同伴戏称。
今天出发后,崔祥斌将先经过历时一个月左右的海上航行。
“过赤道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庆祝仪式。”他告诉记者,这一路南下,最难受的一关应该是位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附近的西风带,“那里的风浪很大,船颠簸得很厉害。不过挺过去就没事了。”
“我们要在海上航行一个月,中途经停澳大利亚。在那里还要添置一些物资。到达南极的中山站后,把配送给中山站的物资设备卸下。我们内陆队将从中山站上岸,翻越几个高坡,抵达冰缘,10天左右后才正式出发挺进冰穹A。估计明年4月20日之前是回不来的。”
年轻学生担任科考重任
崔祥斌是科考队内陆队的队员,全队一共17人。内陆队的科考任务有5个:研究冰盖的历史演化与未来发展趋势;在冰穹A处寻找到最古老的冰芯样品;寻找南极冰盖最佳的天文观测位置;南极冰下山脉探测以及南极冰下湖和冰下水探测。
“这次内陆队负责的科考任务的重点和难点,都要用崔祥斌负责的冰雷达探测。”内陆队队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海洋室主任孙波告诉记者,5项科学问题其中有4项跟崔祥斌的冰雷达有直接联系。
“如果运气好的话,这次科考很有可能会再发现几个冰下湖。”崔祥斌说,目前,人们已经发现南极拥有150个冰下湖,近期还发现这些冰下湖还发生间歇性连接,他说可以通过探测冰下水系研究气候变化。
除了科考研究,内陆队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担任整个科考团的后备保障。“这可不是一般的后勤部门,都是高科技投入的保障,除了生活物资的供应,还要保证雪地车运行、导航定位、发电等工作正常进行。”孙波解释说。
“如果没有探测任务,我也要参与做保障工作,像给雪地车加油啊这些工作都要做,出去了就是一个团队了。”崔祥斌说。
虽然科研任务繁重,后勤保障也不轻松,但崔祥斌还要做一份“兼职”——撰写内陆队科考日记。“冰盖物理的工作量很大,科研质量要求很高,所以崔祥斌压力也很大。但他接受能力快,学术领悟力强,文字表达也非常好,外语也很不错。所以,内陆队的科考日记,包括记录探测的进展情况、计划安排,都由崔祥斌负责。”孙波认为这个“兼职”非崔祥斌莫属。
据孙波介绍,虽然都是冰天雪地,但南极的环境也有好有坏。比如中山站年平均气温是零下58.4摄氏度,而崔祥斌他们即将挑战的南极冰穹A地区,是地球上气候最恶劣的地区。“那里海拔高达4093米,特点就是冷,气候环境变化无常,最低气温达零下80摄氏度,最高气温也仅为零下30摄氏度,属于生命禁区,含氧气量很低,对长期工作者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1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