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热捧“扇面画” 吴国方 摄
她向临海农民学剪纸
回杭州引入幼儿教学
“咱村的绝活”倾倒众多杭州“粉丝”
“哎呦,这金陵十二钗都是剪刀剪出来的?太强了吧!”
“这柿子是年糕做的啊?我好不好捏捏看的?”
“师傅,你们什么时候结束,等等我回家去拿把扇子,你帮我画一幅。”
苍南倪处村和温岭后林村的米塑、临海杜桥镇的泥塑、安吉迂迢村的扇面画、浦江文溪村的书法、临海张家渡村的剪纸等等,昨天,各地高手在吴山广场纷纷亮出之前参加“百村赛”的“绝活”,让杭州市民心痒不已。
两路米塑高手各显神通
玉米、柿子、鲤鱼、乌贼……看着台上摆着的一盆盆瓜果和海鲜,围观市民一个个忍不住伸出了手。昨天,表演现场人气最旺的要数苍南倪处村的米塑了。章立旺、章立新和章立春是三兄弟,都开了自己的厂子,为了昨天的展示,他们放下生意,专程赶到杭州。
“米塑是我们村的传统,我的手艺是跟我爸爸和爷爷学的,现在,我的孙女开始跟我学了。”昨天,48岁的章立春把小孙女章子艺也带到了广场,8岁的小子艺已经能捏一些简单的小米塑了。
跟苍南倪处村的米塑不同,温岭后林村的米塑是用陈年糕做的。78岁的蒋兴沛是村里为数不多还会做米塑的老人之一,“先要把年糕在水里泡上两三年,然后再拿出来蒸,这样做出来的东西韧性好,而且不容易开裂。”后林村的米塑显得有些“卡通”,十二生肖插上去的耳朵、尾巴,还会不停地抖动,用来祭祀的独角兽、狮子吼等造型,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市民热猜泥塑原型
“这个是红脸关公、那个是娄阿鼠……”临海杜桥镇的泥塑前,市民们一个个猜着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
“这种泥巴是要经过特殊处理的吧?”“时间久了颜色会不会掉色啊?”围观市民一边拍照,一边不停地把问题抛向现场创作《寇准背书》的泥塑高手朱吕贵老人。71岁的朱吕贵从13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做泥塑,“呵呵,这个现学学不来的,不但要精通泥塑手艺,还要非常熟悉各种地方戏剧以及各个人物的脸谱和服饰。”“哦,那是要花大功夫了,想不到现在的农民手这么巧。”大伯大妈感叹说。
“我们的泥塑,每一个都要经过造型、烧窑、上色等五道工序,一个人物全部完成差不多要一个月左右,我爸爸宝贝着呢。”在一旁的儿子笑着替朱吕贵解释说:“其他地方的泥塑都是不放到窑里烧的,我们的不一样,烧过不但跟瓦片一样硬,而且放多久都不会掉色。”
书画表演引来众多爱好者
扇面画是安吉迂迢村的绝活。昨天上午,村里的扇面画高手陈宏贵和丁寿山一刻都没闲着,眼前的队伍排得老远,常常刚画完一幅扇面,就被热情的市民抢着买走了。
“画得真是不错啊!”68岁的周文根老人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买到陈宏贵的一幅《江南春色》,挤出人群,还是捧着扇子不住称赞。
同样热闹的还有浦江文溪村的书法表演。50岁的楼生土原本是个生意人,5年前,他放下手头蒸蒸日上的生意,回家潜心学习书法,现在已经是文溪村的“一支笔”了。
“每天一定练满300个字,哪天落下了,第2天再晚睡也一定补上。”楼生土的勤奋使他成了省书法家协会中为数不多的几位农民会员之一。“祖国长春”、“江山多娇”……一幅幅笔锋遒劲的作品赢得现场一片叫好声,也引来不少志同道合的书画爱好者。付丰忠就是其中一位,同样爱好书法的他,忍不住向楼生土现场借纸笔写了一幅草书。
这让一旁的丁柏根和他7岁的小外孙陈俊伊也跃跃欲试:“平时在家我练字,外孙练画画,今天能碰上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真太开心了。”
张老师现场教孩子舞剪刀
一张彩纸折几下,再剪几刀,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振翅而飞,在现场,最受小朋友欢迎的绝活就是临海张家渡村的剪纸了。“张家剪纸”的最后传人、“能手奖”得主张秀娟巧手翻飞,刀起纸落,图案都是不经任何草图、徒手直接剪出来的。
“在我们村,几乎每个人都爱摆弄剪刀,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剪纸行。”为了把张家渡村的剪纸传承下去,张秀娟和丈夫在村里办了一个以剪纸为特色的幼儿园,“徒手剪纸靠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开发儿童的智力很有好处,在我们幼儿园,从老师到保育员,个个都会剪纸。”
很多围观的孩子都拿起了剪刀,现场学起了剪纸。采荷第二幼儿园大班的许睿小朋友第一次剪,就剪出了一只漂亮的绿蝴蝶,让一旁的妈妈开心得不得了。
看到现场的小朋友都学得很带劲,省军区幼儿园的储老师也动了心,特意向张秀娟要了联系方式,“我想先派老师去临海学一下剪纸的具体课程,回来再教小朋友,这对开发孩子智力的确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