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偶然到习惯
一年前,杭州大关中学民工子弟班的100位学生、100位家长、40位老师和一群民营企业家一起生活了一天。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帮助孩子与家长、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当一个个孩子在台上大声说出:“爸爸妈妈,谢谢你”的时候,在场很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那都是民工的孩子,在家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家长没精力,也没能力教育孩子。很多孩子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对自己对未来都没有信心,而父母也不了解孩子的想法。看着孩子们把心里话喊出来,我的眼睛也红了,心情却非常舒畅。”某日化用品企业老总林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还十分激动,他说,当时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跟谈成一笔大生意完全是两回事。
做义工,最初的想法来自这些企业家就读的浙江大学EMBA班,有一门课叫引导力教练技术,要求学员自发组织一次义工活动,到学校为孩子和家长做心理沟通。活动经费不能自己出,要到社会上去募捐,而且数额有规定,一个人不能捐太多。于是大街上出现了这样一群怪人:开着宝马、奔驰,向朋友或陌生人募捐,大笔的钱却又不要,1元、2元、10元,最终筹足几万元活动经费。
原本只是一个作业,没想到不少企业家从中很有感触。“毕业后,我们都在打听下一期同学什么时候组织类似的义工活动,我们想参加。”林先生说,在充满功利的商场拼搏,人也有想歇一歇的时候。“做义工的时候,我们就是普通人,同学间相处也特别融洽。”
做义工会“上瘾”
陈茵跟林先生是总裁班的同学,第一次做义工就“上了瘾”。“从来没有那么开心过,总想找机会再做。”社会上有组织的义工活动不多,陈茵不久就自己组织开了。她联系了淳安教育局,想为200多个贫困孩子做点事情。“打电话给同学,没想到大家都很踊跃。”陈茵说,很多同学一下子就想结对五六个孩子,最后分摊下来,每人最多只能结对两个孩子。
陈茵说她很感动,那次活动,外地的同学凌晨4点多就起床赶到杭州,一起坐大巴去淳安。晚上回到杭州已经11点多了,还要分头星夜赶回家。
从那以后,只要得知哪里需要义工,陈茵都会去参加。
最近她很开心,因为在一次义工活动中认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越聊越投缘,于是两人双双辞职,决定组织义工俱乐部。“义工应该当作事业来做,没有组织不会长久。现在已经有3位企业家愿意长期资助我们,其他费用我们会靠募捐解决。”陈茵说,眼下她们重点是教育。
“我们正在策划去监狱做心理辅导。那里的很多人既因为伤害了家人而内疚,又担心得不到家人的谅解。”陈茵希望通过心理辅导,让他们和家人都打开心扉,互相理解接受。不过,做这样的心理沟通难度比较高,陈茵专门跑到上海联系了一家教育公司,费用很高,她打算通过募捐解决。
“做生意求人,我总感觉低声下气。但每次去募捐,我都把头昂得高高的。我邀请捐款的人也来做义工,很多人也很积极。”
收获满足享受和谐
企业家工作多应酬多,连家里人都会抱怨见面太少,有时间做义工么?“如果当回事来安排,怎么会没时间呢?”林先生说,他要求公司所有高层员工都去做义工,他觉得做义工让他学会了宽容。“以前如果有员工犯错,可能就被叫进来狠狠批评。但现在不会了,我能体会到员工已经为做错事情而内疚。”林先生还让女儿暑假里到社区做义工,“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在那一刻,心是纯洁的”。
沈先生是一家网络公司的老总,自从参加了几次义工活动后,决定一年至少组织员工搞两次义工活动。“当一个人学会感恩的时候,心态是最好的,公司发展也会更和谐。”
陈茵是一个高一孩子的母亲,如果赶上周末,她也会带孩子一起去做义工,“身教重于言教,每次一起参加公益活动,每次有人上门感谢,孩子总是很有感触。现在家庭很和睦——你看我气色多好,连美容院都不用去了”。
“生意人不做赔本的买卖,你觉得我们付出多,其实我们觉得赚大了。”做电器生意的陈先生跟记者开玩笑。他的朋友告诉记者,陈先生平时忙得很,但如果有人提出去做义工,他总会尽量安排时间。其实大家都有同感:“做义工带来的满足感,用钱是买不到的。以前也做慈善,钱也捐了不少,但自己参与就不同了。因为自己的努力让别人开心,总是很兴奋,人性中最淳朴的一面是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