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4日讯
11月12日中午,在永康市实验学校,永康市远方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爱群拿出自制的“妈妈银行”存折,叫儿子徐彬洋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是徐彬洋第二次在“妈妈银行”存折上签名。“以前我只知道向妈妈要钱,有了‘妈妈银行’后我才知道如果我不断花钱,那么存在‘银行’里的钱会少去。”徐彬洋说。
儿子乱花钱让她产生设“银行”的念头
徐爱群设立的“妈妈银行”,与本月10日刚结束的一场比赛有关。“为鼓励儿子勇敢地参加比赛活动,我不惜动用‘重金’———人民币100元当做奖金,并在赛场门口就兑现。第一次拿到奖金时,儿子就放开手脚选购平时视为奢侈品的玩具并请我吃饭,到家时只剩3.8元了。第二次拿到100元奖金后,儿子买了喜欢的书和玩具,没请我吃饭,到家时只剩下14元钱。我感到儿子的消费太厉害,简直属于超前消费。因此,我想教儿子理财,让他在学习理财中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昨日,徐爱群谈起了建“妈妈银行”的理由。
徐爱群的儿子在永康市实验学校读二年级。有一次,徐爱群看到儿子到她的公司里,就叫儿子将一些废品整理一下,然后当着儿子的面将废品卖给收废品的人,得款44.10元。“我将儿子劳动所得的这笔钱存入‘妈妈银行’,并告诉儿子‘妈妈银行’的存取规则:每100元存一个月(30天计)利息5元,按月结息,当月没有取款的可以利滚利;本着存取自由的原则,鼓励多存多得利息,存取时须有本人签字方可生效”。
开设“妈妈银行”的当天,徐爱群就把整个过程写成博客发到网上。想不到她的举动引来不少家长赞同。当天晚上,家住金华市金东区的王女士也为7岁女儿开设了“妈妈银行”。第二天,王女士将母亲给女儿的100元压岁钱存入“妈妈银行”。放学后,女儿吃牛排套餐花了20多元钱。当她叫女儿在“妈妈银行”的存折上签字时,女儿说:“吃了一餐牛排套餐,‘存折’里就只剩下70多元钱了,这钱用得真快啊,下一次我要省着点花了。”孩子乱花钱已成普遍现象
“现在不少学校都禁止学生乱用零花钱。但家长却感到无所谓,常会给孩子零花钱,而且孩子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结果因为没有大人监管,许多孩子养成了乱花钱的习惯。”昨日,徐彬洋的班主任王瑜巧说。
记者在永康一所学校调查时发现,该校一个班级中,90%左右的学生有零花钱。这些零花钱大部分是父母给的,也有一部分是爷爷、奶奶等亲人给的。据说大人给孩子零花钱的主要目的“是怕他们在学校里饿了,有钱可以买点东西充饥”。
在学校周边的一些小店里调查时,记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每到放学时分,一些孩子不是马上回家,而是纷纷跑到小店里买东西。有一些孩子还养成了赊账的习惯。原来,一些孩子因为家长给的零花钱不够花,就向小店赊账。其中一家小店的业主说,今年上半年他的小店开张不久,就有孩子要求赊账买玩具。家长该不该教孩子理财
就徐爱群开设“妈妈银行”教孩子理财一事,记者近日随机采访了永康一些市民。一部分市民认为徐爱群的做法有创意,应予提倡。但也有部分市民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与孩子无关,孩子在学校里就是为了学习。
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中普遍有这样一种观念:在经济社会中,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最重要能力之一,理财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像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受理财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的一位教育专家说,与中国家庭的父母看法不同的是,西方家庭的父母倾向于认为孩子是最容易犯错误的人,但并非就是该被宽容的人。从理财能力的角度看,处于少儿时期的孩子呈现如下几个特征:一是不具备成熟的金钱和经济意识,二是不具备固定的经济收入,三是不具备熟练的理财能力,四是具有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强烈消费欲望。以上几个方面的特征导致少儿在理财方面极易出现种种错误,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关系他们将来的发展和前途。因而,西方教育界普遍认为理财素质教育应从尽早纠正这些错误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