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1月17日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的台州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业创新的历史。苏浙沪网络媒体“走遍长三角”报道活动采访团今天在台州采访时获悉,除了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台州推出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新模式,为整个城市的创新搭建平台。
标准厂房与“零土地”创业
土地越来越少,需求越来越大。标准厂房应运而生。
据初步统计,从2004年到2007年上半年,台州椒江已建成工业标准厂房65万平方米,用地面积1050亩,总投资达3.5亿元。三年来,共投产了210家企业,其中90%以上的企业投产后正常运行,新增工业产值3.5亿元,解决了1万多人的就业问题。企业进驻标准厂房,不用买地,也不用建造服务配套设施,既省钱又省力,完全可以实现“零土地”创业。
台州利源金属制品有限公 司是香港利源控股有限公司在内地投资的全资公司,2005年3月进驻椒江,刚来时先租用星星塑料园区内的标准厂房,当时年产值只有200万元左右,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业务量越来越大,标准厂房已经“容”不下他的再一次发展,利源公司在椒江滨海工业区块买地建厂房,厂房建成后,不仅企业规模扩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也将进一步提高,今年预计年产值达到1亿元左右。
产业带上“种”学校
台州椒江创新农民培训模式——让培训项目围着全区的产业“转”,在产业带上广办培训学校。椒江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建成了以区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的电工、电焊、冷作钣金等机械类培训基地,以台州技工学校为主体的数控车床、化工、会计等综合类培训基地,以船员培训中心为主体的海员专业培训基地等“六大特色培训基地”,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基地。
首期海洋运输产业带动班结业后,杨为军和他的42名同班同学成了香饽饽,频频遭到五六家海运公司的“纠缠”。“我每月工资2800元,以后再也不为生计而担忧啦!”杨为军选择台州州海运有限公司后心情异常激动。
开设农民培训项目,既缓解了企业“灰领”相对缺乏现状,也使参训农民能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
引进大院名所建设创新平台
台州市椒江区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到椒江设立研发机构或与企业联合共建创新载体。在上海建立了科技研发园;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中科院长春有机所等15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台州分院为当地人才培养创建平台。
企业依靠产学研合作得到快速发展,海正集团组建了浙江省首家产学研高度结合的医药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三年内开发了3个二类以上新药投入生产;东港集团分别与国内著名高校设立“东港奖学金”,凭借被资助的2700多名博士生建成了跨世纪的流动“人才库”,成为了公司坚实的技术依托和科技信息源泉。据统计,椒江区与大院名校共建载体的有3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