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杨秋花教儿子画圆 本报通讯员 田庆 摄
浙江在线11月21日讯
5岁的孩子能做什么?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好奇,很会讲话,会算简单的算术题,会说一连串的唐诗和英语。但昨日,记者在杭州一家幼儿园见到刚满5岁的小俊俊,他只能含糊地发音,手脚不自主地来回摆动,走路要扶着妈妈的手。浙江省慈爱康复医院的康复师余爱如说:“这对他已是飞跃的进步了,因为俊俊患有脑瘫。”俊俊的进步来自杭州尝试的引导式教育方法,这个方法杭州首次从匈牙利引进。目前全国也只有六家康复中心在推广。
父母和孩子一起上课
俊俊患的是难治型的脑瘫,他的手脚会不停比划。昨天上午,记者看到他跟着老师唱儿歌:“小被子,铺平了,头对头,角对角……”声音有点含糊,两只小手牢牢抓住桌子,勉强才能站稳,他那认真的模样好让人感动。
在这个特殊的幼儿班中有六七个脑瘫患儿,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他们一起上课:一会儿唱歌一会儿画画。每节课40分钟,脑瘫孩子能坚持吗?几位家长都笑了:“孩子很喜欢这样的课,在这里呆一天都不够尽兴。”
妈妈杨秋花帮助俊俊抖动的小手抓住一支黄色的蜡笔,俊俊兴奋地在画纸上不自主地点着。记者笑着问:“俊俊,你画的是什么啊?”“圆。”“你画了几个圆啊?”“5个。1、2、3、4、5,5个。”说着,抬头伸出五根手指,咧开小嘴笑了,非常单纯可爱。
“传统康复训练蛮枯燥的,孩子只能被动地练习,引导式教育则让孩子在玩中学,甚至是撒欢式地玩,在玩耍中锻炼他们的动作协调、生活自理,当然还有智力开发。”院长余爱如说,“引导式教育”是国家今年推广的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模式,杭州是全国6个试点之一,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第一件事是学吃饭
“别人的孩子是奶水喂大的,俊俊几乎是泪水泡大的。”俊俊的病缘于出生后的一次细菌感染。为此,妈妈杨秋花一直懊悔:“都是我给耽误了,如果早点治,不会落下这个病。”从俊俊8个月大,杨秋花举家从江山搬到杭州,租住在南星桥,丈夫做电焊工赚钱,她每天带孩子跑医院、做康复。“别的孩子都能稳稳坐在自行车后面,俊俊手脚总乱动,我每次都要把他绑在椅子上才敢骑上路。有一次大雨路滑,自行车摔倒在路边,我们娘俩抱在一起哭。”
上“引导式教育”幼儿班之后,俊俊第一项成就是自己能吃饭了。“我希望他以后顺利读书,读大学!”妈妈对这种教育很憧憬,现在每天下课回家,杨秋花会帮助俊俊无数次练习课上学的动作。“每天我们要练到晚上10点多,他睡着了,我还忍不住帮他动动小手小脚,康复师对我说了,按照俊俊的康复速度,他可以上正常的小学。”杨秋花很欣慰地说。
寻找150位脑瘫儿
受国家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浙江省慈爱康复医院正在招募150个省内贫困脑瘫肢体畸形儿童,进行免费矫形手术和康复训练。将于明年1月开始手术,报名电话:0571-88395407。